首页 > 中国 > 河南 > 信阳 > 旅游景区

潢川清真寺

潢川清真寺
潢川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潢川清真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外观完全不同与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建筑形象。而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建造的伊斯兰寺院,是实实在在中西结合的结晶。据传,伊斯兰教早在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就传入潢川,有当时的回纥人、维吾尔族人、阿拉伯人和波丝人等,曾驻扎在潢川南城(回回营也因此而得名,因风俗习惯,有回民的地方必有清真寺),历史上有东大清真寺始建于元朝(年代不详,但元代潢川回族大诗人马祖常就是最好的依据),原址位于现九龙大饭店附近,毁于战火。北大清真寺最晚建于明代(年代不详),原址就是现第一小学,相传,因闯王李自成“三洗河南,九洗光州”,北大清真寺也因此而毁于战火。西清真寺始建于清嘉庆13年,原址位于现在的小黄河南岸,即航空大桥南约100米处,因支持潢川县委、县政府的“小黄河沿岸治理工程”而拆除。现在仅存的清真寺历史上曾被称为清真南寺。改革开放后,由原清真寺财产管理委员会,定名为潢川县清真寺。该寺位于潢川南城南湖畔,北邻铁旗杆(道教)、基督教堂,东邻小南海观音阐寺(佛教)、天主教堂,与312、106国道接壤,西邻小黄河与古城墙连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东西南北,“五教荟萃”和睦相处,实为全国之罕见。它始建于清乾隆19年(1755年有碑文等记载),大清同治13年复修,1990年重修。目前是信阳市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解放前这里曾是0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中心(光州文史资料上有记载),是信阳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潢川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主要建筑群座西面东,两层门楼,两进院子,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为大门楼三间,2001年翻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站地近40平方米,二门楼三间,乾隆24年(1760)建,站地近50平方米,礼拜殿五间,乾隆19年(1755)建,站地近170平方米,讲经堂五间,乾隆35年(1769)建,站地近110平方米,望月楼三层(文革时被拆除,望月楼这名字勾起一个革命故事和许多往事……),是阿訇观月、宣经、斋戒的地方,是伊斯兰教寺院的特有建筑,整座楼阁结构精巧,装饰繁多,是清真寺最精致的建筑,礼拜殿则是最特别的建筑之一,由卷棚、后殿和庑殿式后窑(后窑文革时被拆除,注:被拆除的不影响整体美观)三座建筑相连组成,建筑学上称“勾连搭式”。听一位已故的老穆斯林说过,以前,礼拜殿内是个连通的大堂。这也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与中国建筑文化互相融合的典型例子。整个建筑从细节可透出古人的巧妙心思:木柱上精美的荷花图案、龙凤图案、沿砖上的浅浮雕、精美砖雕,在木质门结构中,梁与木柱、横木拴在一起,可以说是宅门贵贱的重要标志。清真寺北面另建有阿訇住宅一座,“四合院”形式,共有房屋21间。阿訇住宅西保存一棵古柏树,它婀娜多姿,苍翠欲滴,根悬于堆土之上,一枝两叶,枝竿交辍,犹如“龙凤呈祥”俗称“龙凤柏”,植于1755年(其间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待续)。

  潢川县清真寺总占地面积约16000余平方米,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在信阳市近20座清真寺中,其建筑风格和风景,目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整个清真寺坐落在湖中心,其四周环水,春夏季节,荷花飘香、绿树成荫。寺内有一花园,一年四季,百鸟争鸣、蝶蜓逗戏、花木争魁,招来游人络绎不绝。2001年,河南省“城市科技博览会”在潢川召开时,前来清真寺参观的国家、省、市等有关领导们感慨地说:潢川清真寺的环境太好了,少见,很有“灵气”,一定要好好加以保护……

  。潢川清真寺,不仅是信阳市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且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中国古建筑装饰风格。虽经历史多次修葺,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而存在,同时在寺中仍保留着完整的伊斯兰教礼仪和清末时期的手抄阿拉伯语《古兰经》。

  2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指引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潢川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的依法管理下,潢川清真寺已不再是单纯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了,她已经成了回族人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了民族团结的窗口,为促进我县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睦,建设和谐潢川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是信阳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潢川县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先进单位。

你可能对下列旅游景区会感兴趣
信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