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芳
1907年,呼伦贝尔副都统宋小濂鉴于边防之需,向清廷陈述利害,建议设立卡伦,仿古屯田制,以充实边塞。清政府虑及到呼伦贝尔所属边界接壤强邻,宜宣先屯兵强边的重要,因而宋小濂的设卡伦建议得以实施。创设卡伦,对卡伦的设置地点距离、路线的勘测,无一不需勤奋谨慎,愿吃苦耐劳的人。宋小濂恐失清廷重望,便在各客栈、旧肆、学堂张贴文告,广募愿涉边吃苦的有志有才之士。血气方刚的赵春芳,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这是报效国家的好时刻,便毅然辞去奉天辑安县差遣员的职务,报名应募。宋小濂很赏识赵春芳的年轻有为和与众不同的见识及才干,因而先让他在副都统署担任书记兼任呼伦贝尔调查测会员。接着委派他赴边陲首先调查测距绘图,为设立卡伦确立依据。赵春芳会同齐地山,带了1个随员,4个护兵,于1908年5月初,自背干粮起程沿边境线进发,自塔尔巴干达呼山起,至额尔古纳河口止,实地进行勘察,预创设卡伦12座。他们披星戴月,百苦尽尝,共计水旱路途l500余里。费时150天,方完成查勘任务,并写成《边务报告书》。该书以日记形式,内容所载,皆是他亲历亲见亲测的种种情形,并附有绘制的图表、照片。
1909年正月,赵春芳奉委任状,接充珠尔干河总卡官兼巡防第八营路步二营管带和满洲里中俄划界随员。他抵达任所时,地方依然荒芜,卡伦房屋尚无着落。赵春芳就先搭帐篷暂住,然后购置木材兴工建房。房屋建成后,卡伦初具规模。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报国决心,在自己的驻地——总卡房的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同心同德愿与九分卡而共誓;我疆我土当朝千里边界无虞”,横批:“疆立不返”。
担任珠尔干河卡官的赵春芳,统辖十数卡,延卡700余里。他虑及到国际邦交的重要,竭忠尽力防戍巡边。然而,各卡伦间道路不通,声息不灵,各卡往来,常常借道俄方,有诸多不便。因此赵春芳便产生了在各卡伦间修路的想法。各卡官,随员闻后,齐声赞同。呈蒙上司批准,1910年,为修这700余里路程,赵春芳亲自步行勘测。每到一卡,就绘制地理草图,估算用工费用,核对各卡距离。对原采路线模糊的就重新确立标志,对河流、山脉、边情认真地进行了考察,经过60余天勘测完毕,他上呈各情,深得上司赞许。赵春芳任珠尔干河总卡官以来,认真巡边盘查过往人等,杜绝俄人随便越境、取携东西往来自由无阻的现象。致使俄人要越界放牧、割草、伐木等,都要向总卡宫申领牌照,照章纳税,遵循我法。自珠尔干河总卡开办将近3年,使数百年渺无人迹的荒凉地面逐渐有了商贾接连到来。各卡已建铺房,或10余家,或三五家。从此,经赵春芳专心经营日渐充实。期间,赵春芳两次深入深山调查鄂伦春族事。同时,将自己担任总卡险要布局、防戍配备、地理民情、邻邦关系、国防装备都进行了整顿。为了久远谋划,并呈递了颇有远见的《务陈筹边六议》、《呈民政司宪宋禀条陈要政四则》、《为剿匪肃清筹备善后十八条》等条陈。其中提倡开采矿产、开通路、航通路,发遣陆军退伍兵携家来边,富兵裕农,各卡兵也半农半兵的见识,至今仍有实用价值。此外,他还提出了增加各守卡官兵的薪饷,让他们安心守卡;沿边架线开通电话,以求信息灵通;守疆官员辛苦,任满应按情供论品级,给予升迁。增设了建设识字学塾,组织各卡官兵抽时间学习。识字对于各商户和往来民工,愿学也不禁止。赵春芳还规定了《俄商与鄂伦春贸易章程十六条》《卡兵规则十二条》《农隙简明操单六条》,编制了卡伦软硬军歌,每日操练时让士兵歌唱。
1911年12月19日,吉拉林属境库马尔河发生兵变,赵春芳于22日孤身冒险前往抚问。赵经多方周旋,平息了这场叛乱,保全了沿边数千百姓的生命。1913年因其吃苦耐劳,励精图治,治边的政绩突出,漠河总卡伦总卡官亦交由赵春芳兼任。
漠河总卡统辖漠河等8处、珠尔干河等处11卡。他上任3个月,为了广罗人才辅佐自己管理政务,在大路上放置了一个木箱,让各界人等举贤献策、监政,举发公务人员不法行为。他自己每周六亲自检点,并从中发现一批很有才干的人,提升他们充任各卡的卡宫。1914年7月1日,总卡改设治局,总卡宫赵春芳任漠河设治局设治员。漠河街东南端地势低洼,夏季阴雨连绵,江水上涨,宫商民众只能靠船交际,实在不便。1914年5月5日,赵春芳召集各界商民,动员出人出力,集资建桥。1915年秋,建成了长15丈6尺,宽1丈8尺的桥,定名“旭东桥”。赵春芳在考察民情时,发现这里所建的房屋,都是用木头搭成的,很容易引起火灾。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赵春芳规定:凡是这一区域,春节、婚嫁、开张、一年四季均不得燃放鞭炮。并成立了水会,专门灭火。此后,虽然有几次小火,但都没有造成大灾。
当时,欧洲各国交战。俄方借口战乱中止了双方的通商。经赵春芳多次交涉维持了中俄条约,双方通商照常,漠河民众大多是单身,皆为淘金发财而来。有些体衰无依,贫劳无力返乡的,流落街头,以乞讨为业。赵春芳首先捐献出自己的一部分俸禄,义士们也纷纷响应,慷慨解囊,于1914年4月1日,成立了“栖留地”,以收留孤老、贫病无依的人。
1914年末,驻防部队突然哗变,警兵联合卡兵,才平定了这场乱子。从此,漠河一带官商各界,谁也不敢再调内地兵来驻防。漠河地处荒边,人员混杂。跑江湖卖假药的庸医,往往误人生命。赵春芳为了不使庸医误人,又捐出大洋100元,做为倡导,劝说各界人士捐俸,创办了一所慈善医院。医院内设调养院、医治院、医士宿舍和食堂。凡医院药费各项所需,均由各商户摊纳。医院地址就设在商会内,医院一切事务均由商会处理。当时人死后,均由亲近的人拖出郊外荒丘,任凭狼吃沙埋。春秋之际,白骨露天,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赵春芳看到荒丘的白骨,实在使人感到凄凉,于是捐出自己一个月的薪俸,划出一块义地,雇专人专门掩埋死尸、白骨。1915年,漠河境地平安,人民乐业,已有不少民众常领家小来这里定居。他们之中,大多数是没上过学的人,做事粗鲁,少知礼仪。为了设法教育他们,赵春芳因地因人拟定了学校章程,计划筹办半日学校一处,简易识字一处,通俗教育社一处。因道尹批复准予划留学田草甸3000垧,将所收草租作为办学经费。
通俗教育社拟定5月1日开学,因常年经费难以筹划,具体事宜很难管理落实。赵春芳日夜焦灼,时感惭愧。他确信教育系治国根本要素,是刻不容缓的事。可因款项无措,办学的事不得不再次拖缓。
1916年冬季,赵春芳趁冬防巡查之便,亲自由开库康上游入山,与鄂伦春和睦接洽。因鄂伦春这个民族长年在野兽出没的林中生活,近年来生计很艰难,长期下去,很有可能会倾向白俄一方。通过几次交谈,鄂伦春人看赵春芳很挚诚,就表示愿意种地开垦,并恳请立屯。赵春芳当即应允,他18年来要收拢鄂伦春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1917年1月25日,漠河设治局定于改为二等县治,赵春芳被委任代理漠河县知事。
漠河自设治以来,居民渐集,携来家室的带有儿童。至县治后,地方原有儿童已渐长大,后来的儿童也日见增多,地处僻远,民情野蛮,是因教育跟不上去,而责任在于一县之长。赵春芳鉴于以前筹划费用困难,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他就暂从警察所收的贿、伎税款中,提二成,从1月积至8月,所得大洋1000余元,全部作为建筑房屋及一切开办费用。办学有了眉目后,赵春芳就逐户动员漠河境内7岁—15岁儿童的家长,力劝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赵春芳多年办学的愿望终于实现。
漠河县立国民小学于1917年4月1日正式开学。校内教员由师范毕业生毕化光充任。开学后,赵春芳将学校开办经费的概算数、教员、履历、开学日期,提留警款建学校的理由,具实写文向上呈报,经财政厅、省议会审核,漠河县教育经费一案,同意赵春芳每月提留二成警察所收的税款,再每年议加大洋1398元,此款由省库拨给。赵春芳利用这笔经费,即刻在街市适中地点租赁板房一处作通俗教育社房址,简易识字学校也在内。社长、校长由本属科员吕逢涓兼任,讲演员与教员由毕化光、张涛担任。5月15日,通俗教育社、简易识字学校正式成立。
赵春芳将自己所有新旧图书80余种,交给该校、社,以资人们入社观览。并将办社、校的宗旨和章程写成布告,贴在人们集中、醒目的地方,让人人周知学习知识的重要,遵守法度的必要。社、校的教育对象是15~40岁有志向学的人。入识字学校的人免收学费。想学点文化的风气在边境漠河县逐渐形成。
赵春芳任县知事期间,为了安定百姓之心,阻止他们为了生计到江那边去为俄方打工,就借公款储存了一定数量的米面,以备不测时维持百姓当务之急。赵春芳守边10年,可以说辛苦备尝,尽力尽责,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得,经办、调查确实的人和事随时作笔记。1917年9月,赵春芳将历年所记进行分类编次,拟成《边务采辑报告书》一部,付版印刷,以供后人资治借鉴。
赵春芳在他任漠河县知事期间,还整修、规划了县城街道。县内事无巨细,他都亲自过问、处理。对国际邦交非常谨慎,不失礼于强邻,又寸利不让。他还将漠河金矿进行了整顿,把漠河金矿、奇乾河金矿合并办一个公司,安置一些闲散人员,清理了两矿的粮贷、经费、账目,制定了单行章程和各行条例。
赵春芳因充任边塞地区政绩卓越,曾被多次嘉奖。荣获七等嘉禾奖章一枚,五等嘉禾奖章一枚,授内务部一等三级警察奖章一枚。在平叛蒙古叛乱中建立奇功,由大总统在京召见,并由大总统亲自传令嘉奖。由财政部颁给一等爱国章一枚,镇守大将军金色奖章一枚,金质棠荫章一枚。1919年,赵春芳还应聘兼任黑龙江通志局名誉纂修。
1920年4月24日,黑龙江省署鉴于赵春芳多年守边,治理边防地区有很多丰富经验,就将他调往胪滨县任知事。
赵春芳离开了漠河,漠河人在自己心里,为这位开明、有志有识有为的县知事,树立了一座永不逊色的丰碑。
下一名人: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