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降村 | 隶属:北城街道 |
行政代码:140581001 | 代码前6位:140581 |
长途区号:0356 | 邮政编码:048000 |
车牌号码:晋E | 行政级别:村 |
王降村简介 王降村位于高平市西北部,距市区8里,地处丘陵地带,现有三个村民小组,农户271户,农业人口897人,全村有耕地1030余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耕,一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近年来,王降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为村民谋福利,积极筹款率先完成户通水泥路的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铺设水管管道,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村委为村民生态养殖积极提供便利条件,使村民增收有了稳定基础。王降村党支部于2010年被北城办党委评为“红旗党支部”荣誉称号。 王降村的来历,传说长平大战时,突围的赵军在王何村实在呆不下去了,便冲过南边的土岭,到另一个小村。村子里只有一眼水井,大批赵军不仅无食,弄得连水也喝不上。村子四面尽是高岭,形势更加艰险,秦军围困更加森严,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赵军的中军大营只好投降。这时,百姓又纷纷传说:“王师投降了”!“三师投降了”!后人便把这里称为王降。 王降村是高平的革命老区,1940年为适应当地复杂的地下斗争,0高平地下县委书记,侯景域到我村以经商开小铺为公开身份,主持县委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干部吕蛮女、悦二女等十七人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村中现有姬家十字旧址和王降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北城办王降村 一、行政村概况及沿革 概况 王降村位于高平市西北部,距市区8华里,地处丘陵地带,现有三个村民小组,农户298户,农业人口1012人,全村有耕地900余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以农为主,兼营工副业,主要是劳务输出,组织起来外出打工,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全村经济总收入300多万元,农村人均总收入4600元,1993年建为小康村。 村名的由来及沿革 传说长平大战时,突围的赵军在王何村实在呆不下去了,便冲过南边的土岭,到另一个小村。村子里只有一眼水井,大批赵军不仅无食,弄得连水也喝不上。村子四面尽是高岭,形势更加艰险,秦军围困更加森严,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赵军的中军大营只好投降。这时,百姓又纷纷传说:“王师投降了”!“三师投降了”!后人便把这里称为王降。 解放前,王降是普通的小山村,1945年高平解放后,仍为独立村,1953年改属一区箭头乡,1956年改属王何管区,1958年11月高平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1961年4月19改属高平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属城关镇,1994年属北城街道办事处,称王降村民委员会。 二、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村中有识之士和爱国群众在村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挺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3月15日由八路军总部,高平分部宣传部长万青同志主持成立于王降支部,共发展党员13名。1940年为适应当地复杂的地下斗争,0高平地下县委书记,侯景域到我村以经商开小铺为公开身份,主持县委工作,村民将最好的房子让出来支持开小铺,支部和村民对万青、侯景域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工作上支持配合。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干部吕蛮女、悦二女等十七人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解放战争时期,王降党支部动员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组织妇女做军靴,青壮年男子送军粮,运送枪枝弹药,救护伤员,还为前线加工制造土地雷、土0等。悦仁义、悦良等在随军作战中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经济状况 在集体化时,村里有铁矿窑、丝绸厂、平车运输队等,有很好的经济收入,年度分配,劳动价值每工壹元以上,在当时也是城关公社的先进村。 土地下放后,村集体企业倒闭,从此,村里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每年村民种地收的粮食,外出打工挣的钱也只能维持家庭的生活,往来及孩子念书,修房盖屋,孩子结婚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得靠借钱来办事。 四、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借助市委市政府对八大工程补贴的优惠政策,硬化了巷街路面,结欠包工方20万余元的工程款。全村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装有电话。 五、社会事业发展 小学教育:2003年由我村在外工作人员的引荐,香港一位老板支助于20万元,建起了“希望小学”一座,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教学楼为单面双层上下18间,校园450平方米。配备了崭新的课桌凳,但由于生源缺、学生很少,无法办下去,剩下少数学生合并到南王庄学校去学习。 幼儿教育:小学不存在了,幼儿园搬进了学校,配备了新桌凳、图书等,幼儿园改善了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