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西 > 晋城 > 地名

南郎村

地名:南郎村隶属:郑庄镇
行政代码:140521102代码前6位:140521
长途区号:0356 邮政编码:048000
车牌号码:晋E行政级别:村
  一、地理位置   南郎村,位于沁水县中部地区,属郑庄镇辖区,村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郑庄村十华里。全村有耕地1600余亩,148户人家,380口人,2009年人均收入4000余元。村民主要依靠种植苹果来增加收入。近几年引进了红富士、丹霞、 烟嘎、乔纳金等多个品种,200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村又新植果树760余亩,使我村的果树面积达到1100余亩,进入盛果期的340亩,年平均产量可达150万公斤。   南郎原名南庄,据三郎(南郎、西郎、东郎)的传说,古时,在南郎的“枣棋”耕地一大片,曾为枣棋县。有这么一句民谣即“龙门疙瘩枣棋县”之说。而南郎正在枣棋县的南面。西郎与东郎,原名“西头”、“东头”之称,这两个村可能是以“玉清宫”为界命名的,因西郎在“玉清宫“的西面,东郎在“玉清宫”的东面,故西郎原称名“西头”,东郎原称名“东头”。从古时起,南郎、西郎、东郎三村统称郎必村。而郎必村的名称来历,据说是古时此处住一姓郎的人,名叫郎志忠。曾有一句民谣,“郎必有个郎志忠,一心要修玉清宫,修不成玉清宫,气死郎志忠。”所以郎必村的村名由来大概与此有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三个村一直统称郎必村,直到公社化时,三郎才各自行政独立,改为“管理区”、“生产大队”。自此,“南头”被人们称为“南郎”至今。   二、历史贡献   南郎这块土地,是一片革命热土,陈赓将军、刘湘苹等一些老一代革命先辈的足迹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在抗日战争、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中,我党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领导这里的人民斗地主、搞土改、闹抗日、打蒋闫、搞支前、纺花织布做军鞋,有力的支援了八路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解放战争中,该村在支援全国解放的战争中获得了不朽的战绩。先后有崔克俊、崔张洪、崔来明、崔培成牺牲在全国解放的战役中临汾战役中,该村的支前民工张万洪、张友谊、崔持敏、崔小明、张友洪、赵金太、崔保英等七人牺牲在解放临汾的战场上。上述十一名烈士永远是南郎村的光荣与骄傲。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村民,他们都为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解放后,由于南郎是革命老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会很快在这里落实,从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一代代村民都会坚决的跟党走,心不变。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革命传统,一代代村民都在革命摇篮里长大。   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及农业生产   南郎村,是一个农业村,这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沁水县主要的农作物区,是全县耕地面积最大、耕地质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多少年来,村民以土为业、以土为生,年年春种秋收,年景好时可作一次夏的复播。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郎是“学大寨”的重点村,是“以粮为纲”的重点村。所以,每一代村民总是在土地上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该村交通条件很差,又无地下资源的开发,一直守候在几亩耕地上,所以一度成为全县“名村”的南郎逐步低落下来。近年来,在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村民们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大力发展种植业。目前,全村有苹果树870余亩,成为全县产果最多的一个村,而粮食产量渐趋下滑。2008年,全村小麦产量仅达17.5万斤,玉米产量40余万斤。   南郎,目前成为沁水的苹果村,或者说是苹果基地。但是每年村民对苹果一项好收难卖,从农历六月开始卖果,一直卖到来年之春,可想百姓卖果难的问题很难以解决。   四、交通、工业   南郎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地方,三面环山,东依沁河。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劈山开道,在沁河南岸的山岩峭壁上开出了一条可通镇所在地的通道,但每逢沁河暴涨,村民只得绕南山羊肠小道出村上大路达郑庄镇,达沁水县城。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此村有史以来不通公-车,至今班车未通。村民卖点棉花等农产品,都是骑自行车入城。而今,村民都是用自己的小手扶拖拉机作为交通工具,加之不在县乡公路边,交通不便,还十分危险。从八十年代至今,在从南郎至郑庄这条乡村路上,已发生十几起交通事故,死亡三十余人。因此,在沁河上架桥,直通沁张(沁水——张峰)公路是村民们早已盼望的大事。   由于本村交通闭塞,资源有限,且村民以农业为生,因此目前无任何工业。   五、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电视机,农业生产基本趋向半农机化,用机器耕种,收割。有的靠外来收割机收打,但对大多数的小麦收割、玉米收割还无从下手,只能靠人工操作。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村民的生产与生活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与我县一些好的山村来比,相距甚远。有人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南郎村貌没大变”,“新房没几座,旧房没有动”,“地靠天,人靠天,咱跟水利不沾边”。2009年的大旱,村委会只得用水泵在村里的两口水井里抽水解决全村人畜吃水问题。所以南郎村民难,交通水利最为难。加之,张峰水库拦河建库,一条沿村沁河现也干涸,成为干河滩。   六、文化生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南郎村群众文化最为活跃的时代。那时,南郎村时原晋东南地委宣传部的蹲点单位,是县政工组的蹲点单位。南郎“红九员”活动在全山西省曾轰动一时。南郎村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被沁水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样板宣传队”,后逐渐低落。   南郎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村里有神腰古文化遗址,位于南郎村村口,比南郎村高一台地,地势西北环山,东南紧靠沁河,遗址包括神腰和枣棋两处。神腰,东西长3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初步确定为仰韶和龙山早期。枣棋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30米,总面积5.5万平方米,初步确定为商代文化,现有一块碑记枣棋遗址。   从南郎的历史风貌看,古时的南郎是一个美丽的山村,村北有北阁,村南有南阁,村西有西阁,村东有东阁。东西南北四阁全是古建筑。村东的一个土堆上修一寨,寨上修一庙,寨名为“老寨”,庙名为“圣母庙”。传说,“老寨”为岳飞抗金时所修。现存的只有北阁与南阁的残迹。东阁传说被沁河暴涨冲毁,西阁传说是南郎一个叫张泽的人拆掉,因为有一句民谣说“拆了西阁穷了张泽”。   南郎的有关故事传说,均为“三郎”的传说,现列几个如下:   (1)修建玉清宫的传说。据说玉清宫修建于初唐年代,传说由尉迟恭在此监工。因尉迟恭监修玉清宫不在朝时,唐王李世民斩了单雄信,尉迟恭回朝后大哭不已。   (2)传说沁河对面孔必修一观,现孔必观自然庄由此观而得名。玉清宫的山门,塑有两尊“射神爷”,具体以谁的形象雕塑,传说中不太详细。今笔者分析,是否当时尉迟恭在修玉清宫是专为单雄信塑像,以表他的好义之举,后被人们把“单”传为“射”,均有可能。   (3)玉清宫的北山传称为“虎山”,传说由神虎而变。此虎山吃东郎,屙西郎,虎头踞东,虎尾踞西。东郎人在虎山下修一虎槽,逢年过节为虎山进香添供。   (4)虎山上修有王母娘娘庙,每逢农历三月三,“三郎”必在玉清宫处举办庙会,女人求子于王母娘娘庙,庙上塑有王母金身,传说金身下有一水洞,此水洞直通龙渠村三谭之水。有人说在龙渠谭的流水撒一把麦糠,带麦糠的水可流到圣母庙的水洞里。   (5)从三郎村的地形地貌上看,传说东郎对面的山岩叫“皇楼岩”,此山称“龙山”,玉清宫对面的虎山和南郎村南面的舜王坪山称“凤山”。三郎被龙、凤、虎山三山围绕,风景十分优美,加之沁河水从北向南穿山而来,使三郎依山傍水,在古时的沁水,郎必十分有名。   (6)南郎村的传统节日甚多,诸如过大年(阴历年)、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庙会、端阳节、七月十五古时在沁河放河灯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等。过大年时,村民杀猪宰羊、蒸白膜、做枣花、捏面塑等,这些吃食均作供奉神仙及0之用,之前全为“整食”,不得随意吃食,大年初一凌晨(即四至五点)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燃烧柏枝(明火),小孩可在柏枝明火中烧吃面塑兔,传之为吃了面塑兔,小孩蹦的长。腊月三十,下午贴对联,晚上家家户户祭祀神灵,完毕后包饺子,准备年初一早起的早饭。早饭后全村以姓氏、论辈分集中起来,给长辈叩头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传之为,初二走舅舅,初三走丈母娘是必定日。   七、人文简介   南郎在五六十年代称为沁水的知识文化地。五十年代初,南郎村有一年出了六名大学毕业生。后来这些人均成为工程师以上的建设者,有学矿业的、电子专业的。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南郎的崔雪林是我县第一个博士生,大学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学日本、美国,现在美国定居。   解放前,南郎文人之多,张姓有张友恒,字之敬,属留日生,此人为我县绅士。其弟张友渠是三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后随八路军为党工作,退役后落足云南国家民族事务处工作,七十年代病逝。张姓还有好几人均为旧社会的知识分子。而崔姓旧知识分子也不少,如崔凤高,属当年留日生,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一名矿业学家,解放后为新中国的矿业事业作出不少贡献;崔丛政,解放战争期间为士敏中学校长,解放后曾任太原重机学院-。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崔富全、崔怀堂、张万太、张万庆、张万苗、张万堂、张刚正、崔庆福等,均成为建国后的工程师,不少人走上领导岗位。南郎村有这么多知识分子出现,与教育事业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35年,郎必村建立了第五高小。解放战争时期,抗日人民政府就在郎必建立了完全小学,直到新中国成立,郎必完全小学输送了不少学生进入县初高中,不少人还进入了师范院校。郎必完全小学一直走到改革开放后的2000年。目前,郎必已无小学存在,其原因,就因为交通不便造成。南郎村的村民医疗条件旧时就较缺乏,解放前人们熟知的亦农亦医的医生,三郎只有田礼珍、田克让、张有义三个老中医。而南郎村的张有义是在从事教师职业后又改学中医,为村民服务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后,张有义一直在郎必保健站工作至老。他带了两个徒弟,一是西郎的田培川(已故),二是洺水的尚书德。他这两位徒弟在他下世后,一直继承他的事业为村民服务。田培川改革开放后,在西郎开了诊所,尚书德则调任郑庄医院工作。此后,南郎村一直没有一个较有名望的医生,村集体也一直未建立保健站之类的医疗诊所,医疗卫生条件在全县十分落后。   群众文艺方面,南郎村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最为兴盛。从五十年代的小剧团到七十年代的“红九员”活动引人注目。五十年代后的板话王崔志身曾一度在我县享有盛名,他的快板曾记录在《沁水县志》上。1943年9月26日,日军在郎必一带扫荡,崔志身用板话记载了日军的暴行“43年9月间,日军来到南阁边,南郎有个都守印,被鬼子杀在南阁底……”因为南郎是古往今来的文化村,村民的传统民间文艺十分活跃,如“跑旱船”、“踏高跷”、“跑竹马”等一直延续到六十、七十年代。现在,这些民间文艺已在村里消失。   南郎的庙会“三月三”是一个古传下来的庙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旧时曾吸引山东、河南等地商贩和艺术团体来赶庙会,“三月三”庙会由南郎、西郎、东郎三村联合举办,一直传到当今。会址设在原玉清宫的宫门口,古戏台已被拆除新修。八十年代南郎村又在本村修了戏台。每逢西郎、东郎办庙会时,会址仍设在宫门口,如逢南郎主办,会址就移到南郎村。由于交通不便当今的庙会已经冷落下来,加之三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十年不敢唱一台好戏。而群众体育无从谈起,当初三郎有学校时,也就是五十年代,校园体育十分红火。2008年,南郎村享受了县文体局的一副篮球架的文化设施,2009年又享受了一副乒乓球案。可以看出,在国家的资助下,群众体育正在兴起。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晋城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