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杉
1917年,张去广州入孙中山大元帅府所属的大理院任推事兼审判庭庭长,负责审理四川积案,约年余,又负责审理贵州积案,到大理院贵州分院任院长。因不愿随波逐流,又愤然离去,再转上海,以教书为业。1929年后,历任上海公学、贵州法政学校、上海大夏大学等校教授。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大学关闭,张失业赋闲。经同乡、国民政府审计部副部长李元鼎致书杨虎城,受杨约请始携眷归陕担任杨的秘书,并与党晴梵、寇遐、张洁夫等筹组西京金石书画会,出刊《西京金石书画集》。1936年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离陕出国,张遂闲居西安。1945年陕西当局曾聘其为省政府挂名秘书,1948年因受当局非难,不再领省政府薪水,到成都开设小书铺,艰难谋生。
新中国成立,张欣喜若狂,携带藏书于1951年归陕,参加了九三学社。历任西北历史文物研究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参事、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陕西省第二、三届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暨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此时,张虽年高八旬,公职繁多,但从不言苦,勤恳工作,精研书画,更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经常与青年讲解诗文、讨论书画。张早年曾跟随山东聊城杨以增学书习画,并与名画家陈师曾为友,故其书画自成一家。晚年嗜画梅,曾自号梅影万树庵主人,寓愈老弥坚之意。“文革”中受冲击,1969年1月14日与世长辞。
著有《篆隶形影》《张靖墨迹》《张寒杉草书千字文》等,其书画也已影印行世。
下一名人:白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