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陕西 > 西安市 > 地名

联党村

地名:联党村隶属:武屯镇
行政代码:610114100代码前6位:610114
长途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车牌号码:陕A行政级别:村
  联党村位于武屯镇东北2.5公里处,坐落在古栎阳城遗址内北端,东邻任张,西接房村,南与广阳、西相、御宝村接壤。共辖南丁、东党、西党、汤家、花刘、新义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村委会设在西党组。2010年全村共有360户,1434人,耕地面积2566亩,人均纯收入5626元。   该村明清时属临潼县永丰乡阜广里管辖。民国后期,金汤堡(汤家)、南丁村归属康桥镇二保管辖,党家堡(现东党、西党)、花刘堡(庄子)归武屯镇三保管辖。解放后行政区划变更频繁。1955年冬成立初级社, 6个自然村合称“联党村”。1956年,成立武屯乡,下设集化社,联党为集化二社,下辖6个自然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集化大队,属阎良公社武屯管区。1961年改属武屯公社。“文革”期间,一度更名为红联大队。1984年改为联党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下辖6个村民小组。1987年8月1日随区划调整归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1997年改为镇)管辖至今。   联党村交通便利,有康武路和任义路从中穿过,村民出行十分方便。2009年,硬化了南丁、东党、花刘村组街道共计1700米,安装路灯44盏,任义路也水泥硬化1700米,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联党境内土地肥沃平坦,水土保持良好,水利条件优越。民国时,水利设施简陋,基本靠天吃饭。1958年修建泾惠四支渠后,境内始得浇灌。近些年来,政府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村共打机井30眼。2009年该村340余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确保了人畜饮水安全。经过农网改造, 2010年全村的变压器由原来5台增加到7台,功率达到1040千伏安,管理规范、运行安全,彻底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用电问题。   东党组原有个外科医生徐俊德,行医治病,颇有名望。他的部分偏方已录入《中国秘方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农村逐步办起医疗室。1968年村级保健站成立,设有内科、外科、药房、注射室、妇幼保健、防疫等。2007年后兴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0年全村721人参加了新农保,201人领上了养老保险金。   该村原有试验站、农机站、铁业社、面粉厂等企业,后相继停办。改革开放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猛,个体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全村从商人员45人,每人年收入1.5万元,共68万元;从事建筑业者328人,每人收入1万元,共328万元。从事运输业者30人,每人1万元,共30万元;工业从业人员14人,每人年收入1.5万元,共21万元。全村农业收入806万元。   一、村组概述   (一)南丁组    南丁组位于联党村东南部,四邻分别与东党、西党、新义、关东、贺王连界。2010年该组有村民82户,340人,耕地面积602亩。   民国前后该村有城墙,城内有更道,为封闭式,大门南开,上有门楼,环城有城壕,城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约110米。城内一条街道贯通南北,两排住房共约20户,100余人,耕地大约400亩。解放后辟有北门,城后被拆除。   城外西边有小庙一座,坐北面南,解放后拆除。   丁姓系该村一大家族,系当地十八户丁家之一,与车门丁、湾里丁的丁姓同族;党姓为两支,一支为东党支系,一支为老户;井姓原籍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彭桥,清末父子四人迁此定居;杨姓约于民国二十年由山东迁入;吴姓系1962年从华阴迁入的移民;王姓祖上系湖北人,清末时来此给丁家做饭,后留居于此;盛姓是今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人,七十年代招赘于本村党姓;张、李、郭、赵等姓也先后招赘本村党姓、井姓。   (二)东党组   该村位于联党村东北部,在古栎阳城遗址北端,四邻分别与任张、古城屯、西党、南丁接壤,属泾惠一支渠下游灌区。任义路东西穿境而过,路网相连,出行方便。   据《党氏支谱》记载,金时党姓在此落居,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明清时该村城门门额镌“正兴堡”三字,不知源于何时。明清时东西党之间有一楼子院,院内有两座防御避险的楼子,故人称“双楼党”。党家堡后分为两村,该村居东,故名东党村,现为东党组。1978年当地水位上升,该村东迁。  该村有党、张、孟、徐等姓氏。党姓先祖金代就落居于此,其后裔分为五支;张姓祖上招赘到党家;孟姓是华阴移民1962年迁入此地;徐姓祖上约于1904年从山东临朐县迁入新义村,后又迁入东党安居,1985年迁住阎良城区;胡姓系党姓招赘,由任张孝泉刘迁入;王姓由孟姓招赘;刘姓、杨姓、姚姓均为党姓招赘。   1949年该村共19户,约60人,耕地面积700亩,全属旱地,以种麦为主,豆类为副。2010年该村有54户, 221人,耕地面积为389亩。   (三)西党村   该村位于联党村委会附近,四邻分别为东党、南丁、新义、花刘、汤家、古屯,居古栎阳城遗址北端。境内有康武路东接任张西通义和,地域平坦,出行便利,有泾惠一支渠可灌溉农田。  西党为党姓始建村落。据传,明代称“党老堡”。明清时东西党共称为“双楼党”。清末兵燹后,到处是残垣断壁,周围人称“烂党”。解放前和东党编为一个村。解放后,党家堡分为两村,该村居西,称西党村。   1978年当地水位上升,部分村民房倒屋塌,遂迁村外,形成今工字形街道。1998年村民集资加上公助,硬化村内道路300米, 2010年安装路灯11盏。   党姓是该村主姓,分为三支,均为老户,另有李、段、黄、王等姓氏。李姓祖上与党家是姑表亲戚,民国初从今关山镇孙李村迁入;段姓系蓝田县普化镇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党姓婚后居此;黄姓系山阳县人,1982年迁入此地;王姓为党姓招赘落户;李靖详原籍三原县城关镇大李村,2008年由党姓招赘;李宪文由党姓招赘,原籍关山镇康村。   1949年该村有9户,50口人,耕地面积约300亩,全是旱地,主产小麦,兼种豆类。2010年该村有40户,170人,耕地面积301亩。   (四)汤家村   该村位于联党村西北部,与花刘、新义在南北一条线上,四邻分别与西党、花刘、房村、古屯相接,因汤姓建村而得名,乾隆《临潼县志》中康桥镇下的“金汤堡”即是该村。泾惠一支渠灌溉全村耕地。康武路从村中南北穿过。旧时该村有城,城内有一条南北街道,城外南北各有一座小庙,群众称为南庙、北庙。后因战乱,村落烧毁,城庙逐渐无存。1977年水位上升,房倒屋塌,后迁居西移。2009年安装路灯7盏,村民出行便利。   汤姓为该村主姓,另有丁、马、郑、刘、党、王、强、张姓。丁姓分为三支,均为老户;马姓清末由关山镇北马村迁入;郑姓系汤姓招赘,民国中期从渭南县沙王、大白杨迁入此地;刘姓系1964年冬迁入的大荔县朝邑镇移民;党姓是新兴街道办秦郭村人,系丁姓招赘;强姓是武屯镇沟王村强家组人,系汤姓招赘;张姓系丁姓招赘;王姓是从新兴街办新兴村招赘到郑家的。   1949年该村有8户, 60余人,耕地面积约300亩。2010年有48户,182人,耕地面积369亩。   (五)花刘村   该村位于联党村委会之西,周围与西党、汤家、义和东、新义、房东相接,居古栎阳城遗址内。泾惠四支渠、一支渠可浇灌全部农田。康武路南北穿村而过,任义路与康武路十字相交域内,地域平坦,交通方便。   相传,明代有一刘姓迁此定居,因弹棉花技艺高超而闻名乡里,故村名为“花刘”。据该村刘双财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村曾出土一块墓志,志文中有“花刘堡”。   该村旧时有城墙,城内有更道,并辟有北门,北门上有门楼,城内有南北街道一条,住户分为两排,城四周有城壕。城外西侧有一高大的砖砌碑楼,庄严大气。城北有一小庙,庙西有一座石刻牌楼,上有浮雕图案,后毁于战乱。   1977年本地水位上升,村民无法居住,几户迁到村西南约200米处。后因人口剧增,整村遂西移到五十余米处的今址,西迁的几户也返迁回村,形成现在格局。   刘姓为该村的主姓,另有党、宁、李、王等姓。刘姓分为两支,均为老户;党姓为东党、西党两支;宁姓1970年从临潼县马额镇迁入;李姓是1964年返迁安置的大荔县朝邑镇移民;王姓是蓝田县金山镇人,1932年在此做活时留居下来的。  1949年,该村有12户,约70口人,耕地面积约300亩。2010年,有69户,271人,耕地面积451亩。   (六)新义村   该村位于联党村西南部,四边分别与南丁、花刘、西党、义和、小屯、关庄连界,居古栎阳城遗址西部。有泾惠四支渠东西穿境,康武路从村东经过。   新义为移民建村。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到解放的50余年间,先后有山东、河南的灾民在此置地开荒、出门给人做活,由于居住分散,便以姓称庄,故有韩庄、丛庄、任庄、杨庄等,各庄之间相隔一里开外。1958年泾惠四支渠修通后,渠南有任、韩、丛、徐姓,其余住大庄,村子人称渠南为南庄子,当地人称该村为“花刘庄子”。民国时,各庄统称 “花刘庄子”,与花刘堡同属武屯镇三保所辖。解放后,为便于耕作,村民集中居住到学校南侧,建立新村。村民虽来自四面八方,却都勤劳朴实、有情有义,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遂将新村取名为“新义村”。   1977年当地水位上升,该村又迁四支渠南。2005年村里自筹公助铺设了村内宽5米,长340米的水泥路,与村东过境的康武路连通。  该村有韩、丛、杨、任、尼、霰、井、张、赵、徐、刘、王、孟、水、邢、万等姓氏。韩姓虽迁入较早,却无据可考;丛姓祖上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高密县迁入;杨姓祖籍山东,清末从柞水县迁入;徐姓祖上约1904年从山东临朐县迁入;尼姓清光绪二十年前后来陕,初住阎良镇凤凰岭,后迁安芦,再居关庄,终迁新义南庄子;任姓系尼姓外甥;万姓是河南孟津人, 1936年迁入,靠出门打铁为生;邢姓系万姓外甥, 1944年后来此,先住花刘,解放后迁居新义;张姓祖上是山东临朐县人,清末年兄弟二人迁此;王姓1929年由今新兴街办水北村随母迁入;孟姓1933年从渭南县东孟家村随母迁入;刘姓祖籍山东临朐县,民国时在康桥镇菩萨坡给人做活,解放后迁此;水姓原籍蓝田县金山镇,解放前在周边做日子活,解放时定居该村;霰姓原籍山东临朐县南亭子村, 1909年来陕,先居今御东村中合组,后迁此;赵姓1929年由商县迁入,之前住相桥石川河土窑洞里;井姓1900年从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彭桥来陕,先住南丁村,后迁新义村。  2010年全村有67户,248人,耕地面积为406亩   二、本村人物   党儒统 清代党家堡人。乾隆辛卯科(1771年)举人。1779年续修《党氏支谱》。   汤光愚(禹) 乳名照娃,汤家组人,生于1923年。在徐杨上学期间就追求进步,秘密参加地下党 的活动,后被当局发现并除名。回家后,又与当时在花刘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王长青一块从事革命活动,被驻扎当地的-军队抓捕。家人请古城屯原在国民二军中任过旅长的李枫初从中打点,他才得以获释。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参加抗美援朝。所在为军火运输部队,由于当时本人文化程度较高,好学上进,被部队提拔为文化教员。1951年10月,在随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安葬在朝鲜阳德县菜村公墓。   1952年夏,其叔父汤庆云持民政部门的烈士抚恤通知书去临潼县民政科办理抚恤手续。当时烈士抚恤金为五石小米,汤庆云随即在烈士抚恤书上签上:“愿将五石小米献给国家抗美援朝事业,汤庆云。”时至今日,仍为当地人称颂。   张德荣(1929~1997) 联党村新义组人,0党员、团级干部。民国时卖壮丁出家。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直属东北野战军,曾驻军官学校及石家庄步校。后参加抗美援越。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他曾前去察看地形。张服现役长达三十余年,培养了大批军地两用人才。1978年转业回到西安,安置在省国测局,任航测大队办公室任主任。1997年在西安病逝,安葬在长安凤栖墓园,终年68岁。   党启锡(1917~1985) 1917年生于今联党村东党组,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他先后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剧团、绥德专区民众剧团、绥德专区文艺工作团担任演员、剧务和生活干事,后又任绥德专区民众剧团副团长、绥德文艺社副社长、绥德文联主任兼群众剧团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兼秘书长和常务理事、陕西省大众剧团团长、陕西省杂剧团团长、陕西省戏曲学校办公室主任兼京剧班主任等多种职务,文革后担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主管行政领导。1985年10月26日逝世,终年68岁,骨灰安放在西安烈士灵园。   徐联升 1956年出生于今联党村东党组,0党员,1973年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曾任-秘书,后调中国进出口银行,任该行工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2008年8月任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2010年5月任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曾获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工会干部荣誉称号。   党英杰 1931年出生于今联党村南丁组,0党员。解放前随父寓居三原县,后在私营店铺当徒工。解放时在三原县联社工作,后到三原县烟酒公司工作。该公司分家后,成立烟草公司,他任书记兼经理。调咸阳地区烟草公司后,先后担任公司书记、经理等职。曾任咸阳市烟草专卖局书记、局长。1994年退休。   张德芳 1935年5月生于今联党村新义组,0党员。1951年10月参加工作。1957年去西安商业学校学习。1959年到临潼县政府财政贸易部工作,后任商业局派驻阎良工作组组长,具体负责阎良城区蔬菜生产及副食加工供应工作。1966年阎良区商业八大公司成立后,张任阎良区烟酒公司副经理、副书记。1979年任饮食公司副书记、经理。1983年任百货公司书记。渭北贸易中心与市四大公司联合为一体后,他任董事长。1985年任阎良区商业局局长。现退休居家。   杨保成 0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40年出生,南丁组人。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陕西省林业厅林业调查设计院、中国援越指挥部测设总队209队工作。1967年调到国家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曾任公交一局副局长、-、顾问等职。1994年享受国家津贴。2002年8月退休。   党巨仓 0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1947年,联党村花刘组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部队从事科研工作。1985年任兵器工业部第212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评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任兵器集团公司212所咨询审议委员会专职委员。2007年10月退休。同年11月至2010年在北京兵器科学研究院工作。   井江河 祖籍河南邓州,联党村南丁组人,生于1953年12月。系阎良区政协五届、六届委员,经营阎良东方饭庄。他坚持诚信经营,经营的饭庄受到当地群众青睐,曾多次荣获价格信得过单位、餐饮名店、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他多次为家乡办学及灾区捐款,参与了阎良区慈善协会的筹建工作。他喜好书画,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展出活动,并多次获奖。   刘志民1960年生,花刘村人。先后担任过南农大大丰王港海涂开发试验站副站长兼场长、国家科技部世行办项目领导、南京农业大学外办副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美国亚特兰大办事处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研究与发展办副主任、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等职务。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办副主任。   党鹏 生于1978年,联党村东党组人。2001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2003年至今在《中国经营报》社工作,现任西南新闻中心主任、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客座教授。   三、文物古迹   【南丁遗址】位于南丁村南300米处,处古栎阳城内正北部,属于战国~汉的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暴露有房屋散水等遗迹。出土铁钳、铁桎、陶井圈、绳纹板瓦、筒瓦、瓦当、回纹方砖等。   【花刘遗址】 该村西、北侧有占国~汉的花刘遗址,位于栎阳城内北部。面积约7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水道遗迹。出土有陶井圈、绳纹瓦、云纹瓦当、石夯头等。   【古时的“正兴堡”(现东党)】 城址呈刀把形,南大北小,南有城门,上有门楼,东北角有小门,南北街道,东西两排住户。南城东西约110米,北城东西约80米,南北长约110米。城内有地下防御工事,街道中轴线北端为无量庙,坐北面南。此庙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城外东边南北一线有庙宇两座,南为马王庙(葫芦庙),坐东朝西;北为菩萨庙,坐东朝西,康熙四年重修。清末村落庙宇毁于战火,仅存城门楼,解放后被拆,门额“正兴堡”三个字从此消失。该村解放前有锣鼓、走马、小跷、背芯子、旱船,相传几代,鼓调沿用至今。其社火道具都毁于文革。   【西党老城】西党村旧时有城墙,在今村址东侧,城墙较厚,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60米,辟有北门。城内北城墙与西城墙下各凿有一孔窑洞,进深约10米,可供村民避暑纳凉。城墙在解放后被毁。城内东南部有楼子院,两座楼子,南北并列,墙体砖砌,安有铁门,下有厚约30公分的条石,毁于战乱。1970年冬修水库时还挖了一些条石。城外西北角有一小庙,坐北朝南。城外西南角放有上马石。   【关王庙(老爷庙)】 位于原联党小学内,始建年代不详,坐南面北,中山门楼北开,庙宇围墙东西约20米,南北长约70米,东西围墙里侧龛内各有神像十余尊。庙门内东侧建有一四方亭子,内悬一直径约1米的铁钟。院内中间有五间厅。南有三间大殿一座,约80平方米,内有5尊神像,上有吊钟、布幡及老爷刀。大殿门前西侧有记述当地众信士捐资重修关王庙的碑石一通。旧时,村民正月初一争先为关老爷上香献饭,以表虔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建校时大殿被拆。   【古戏楼】在关王庙中山门楼北约80米处,不知建于何时。坐北面南,雄伟壮观,飞檐挑角,台面宽阔明亮,两侧有两丈多高的立面砖雕墙。同治年间,戏楼遭战火毁坏,残存的部分戏楼,解放后被拆。   【重修菩萨殿碑】该村现存清代重修菩萨殿碑一通,青石质、龟座、碑首已佚,碑高2.11米,宽0.73米,厚0.20米。碑文记述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菩萨殿之梗概,进士武献哲(武之望长子)撰文,捐资信士有本地党、丁、汤、刘姓等200余人。现平放在东党村渠边。   【古栎阳城地下排水管】村民孟北平1973年在西党村北200米公坟地打墓时,发现地下排水陶管,距地表约2米,圆筒形、绳纹、中腰略粗,口径为21厘米,长68厘米。一节排水管现存孟北平家,完好无损。   【《党氏支谱》】村民党立本家现存家谱一本,共18页,宽19厘米,长29厘米。据序言可知,党氏自金时寄籍西安府临邑之古城屯,至清中期已三十余世。原《党氏族谱》明末毁于兵燹,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族人党元英新修支谱,后经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道光十年(1830)两次续修。该支谱以党天柱为分始祖,以下谱系为“登、邦、益、学、元、儒、振、起”,共九世。   四、教育简史   联党小学前身称“花刘小学”,是 1913年由当地汤志科老先生捐资创办的私塾学堂,初址在花刘堡北小庙,后迁村南关王庙旧址,利用三间大殿作为校舍,校门北开。初有学生五六名,后增至10多名,教学设施简陋,桌凳皆为学生自备,聘请党桂籍任教,开设国语、算术等课程。1940年后,校园扩大,有了操场,课程设置统一,学生增加。  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师生数量不断增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设四个年级,有90名学生。1969年该校设立了初中班。   改革开放后,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学校面积扩大了9亩,新建8个教室,另有器材室、图书室、电教室、实验室、仓库、水房、办公室等,建筑面积共1000多平方米。最多时有10个班,330名学生,14名教师。2000年后,又投资9万余元,改造危房,改建校门、围墙,学校环境进一步改善。因生源减少, 2007年秋该校并入武屯中心小学。   五、特色介绍   【花刘自选商店】 位于康武路与东西路的十字口, 1998年初,村民党恒运创办。初时营业面积仅有20多平方米,因地理位置优越,夫妇俩又善于经营,生意非常兴隆。 2004年营业面积达120多平方米。经营范围有烟酒副食、日用百货、干鲜菜、调味品和粮油等商品,为当地承办红白喜事的人家送货上门,还代办手机、电话的缴费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家家乐平价超市】 2006年由村民刘美峰在家中开办。2009年挪到村口,营业面积扩大至120余平方米,购置昌河车一辆,一人开店,全家经营。同年与陕西新贸物流配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协作开展万乡千村工程,现经销有各类货物,流通快捷、电话订货、服务上门。在此还建立起中国移动、联通联党村服务站。该超市自开业以来,信誉及价格受到群众的好评。   【大棚瓜菜】 该村多年来种植瓜菜1400多亩。2010年,在西党村建起百亩方阵,打160米的深井两眼,建起9—10米的钢架棚23座。当年甜瓜亩产收入达7-8千元,最高亩收入近万元。  早春甜瓜,抗病性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耐贮运,销路好。该村公共服务中心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和形式,加速土地规模经营,不断扩大瓜菜种植面积。大面积种植吸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田间地头,“钟点工”、“季节工”、“固定工”随叫随到,实现了瓜菜从生产到销售***服务。为进一步把瓜菜产业做大做强,村两委班子狠抓设施农业,发挥村瓜菜专业合作社和协会职能,推动产业发展,使瓜菜生产成了联党村致富的主要产业。   六、其他   【汤氏家族的三块牌匾】民国初年,政府号召人民学习文化,大力兴办学堂。汤家村的汤志科老先生响应号召,于1913年创办了一所私塾学堂,聘请了一名私塾老师,仅有十几名学生,学校的一切费用开支以及老师年薪、衣、食、住、行都由汤氏家族负担。临潼县县长为表彰老先生办学之功,赠予汤志科先生一块写有“热心兴学”四个大字的牌匾。   汤老先生逝世后,他的大儿汤明昌管理家政,二儿汤明鼎管理学校,三儿汤明德管理交口镇的字号生意。兄弟三人相继去世,只好将正在武汉读“武昌高师”的汤明鼎之子汤昇云叫回家管理学校,料理家务。1930年前后,关中大旱,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学校在艰难中勉强维持。后有当地豪强为建私邸,派人来拆房,无人敢上前阻拦。当时学校理事长汤昇云闻讯后急速赶至学校阻拦,才使学校免遭拆除。联党村民为汤昇云挺身保校而感动,特赠一块-“耿廉直正”四个大字的牌匾。  上世纪四十年代,汤昇云先生在管理学校的同时,还担任康桥二保保长,他在履行公务的同时,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此时学生增至三十四名,教师已增加到两名。为了学校有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他花钱买下了学校东邻张德发的四亩田地,辟为操场。建国初粮食运动时,汤昇云先生将自家储存的二十余石小麦捐献给国家,时任县长赠予其“藏粮于民”的牌匾一块,以示表彰。   三块牌匾来之不易,彰显着汤氏家族德泽乡里、忠厚善良、疏财仗义、惠济乡民、扶贫帮困的美德。可惜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三块牌匾均被焚毁。汤昇云老先生于1984年4月逝世,终年82岁。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西安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