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倓
陈倓天性纯笃,有宏远志向。九岁时已经能写文章,年少负有成器才名,一直刻苦自励。他的父亲陈在璿,训子相当严厉。陈倓体会父亲的期盼,他“昼夜苦读,学益进,摇笔文就,惊倒宿儒。弱冠补诸生,试辄高等。”陈倓不将富贵荣华放在心上,但“每语国计民瘼,则往复筹划,历历可施行。此其器量远大”。康熙五十九年(1720)乡试中举,简用睢宁教谕,授课教习士子之外,他还深研经义。他家于康熙六十一年遭火灾,陈倓背着父亲,拉着母亲在火里边跑边躲火,女儿就在着火的对面房里,他分不开身,边跑边哭。为救父母丧失爱女。后父、母、元配夫人相继亡故。惟有一子也不久于人世。当时,他尚未考中进士。他精神恍惚,心灰意懒,无意功名。恰逢大水淹城。他参与赈粥,左手点簿,右手给粥,无滥无缺。邑民爱戴他,欲解其忧。他也以为民办事为乐,大家就怂恿他去应试。
陈倓当时以文名显于世。他研究经义,尤其对“易”有深邃的研究。对于朱熹的书一直很喜爱,从朱熹生平著述学起,融会贯通理学,烂熟于胸。自明朝以来,科考诸经都用朱熹的注释。雍正癸丑科,他一入春闱,以易经夺冠,阅卷考官称他的文章雅健醇茂。陈倓获会试第一。而后参加殿试,再度夺魁,名振海内。
雍正十一年,陈倓中状元后,授职翰林院修撰。雍正十三年(1735),陈倓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奉命编纂《文献通考》,授国史馆修撰;又奉命编撰《续文献通考》。以后,又任文颖馆提调,实录馆纂修。
乾隆二年(1737),陈倓被派册封安南王特简副使,赴安南(今越南)。他轻装简从,不扰百姓。到了安南,他礼待国王,很受敬重。而他因长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身体十分虚弱,每况愈下。在去安南的途中,他已染重病。次年,陈倓回京。不久,又受命典顺天武乡试。没过多长时间,年仅45岁,陈倓卒于任上。
下一名人: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