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桥村 | 隶属:泗溪镇 |
行政代码:330329104 | 代码前6位:330329 |
长途区号:0577 | 邮政编码:325000 |
车牌号码:浙C | 行政级别:村 |
泗溪镇下桥村素有“泗水洄澜”之称,系南溪、东溪、北溪和西溪4条溪交汇而成的山间溪谷盆地,溪旁为成片水田,又以梯田形式沿山势而上。下桥村在唐代时便有人定居,下桥村主要姓氏有林、汤、陈等。林氏始祖林建,闽建阳人,唐内阁长史,唐亡不受梁命,于后唐同光三年(925),从福建莆田北螺村迁居筱村龙须岩下,亦是看中下桥“逢荒不饥,逢兵不乱;山可樵,水可渔”,于宋建隆二年(961)迁居下桥后池。 “田中有村、村中有田”为下桥村原始村落风貌。下桥村传统民居基本留存,主要位于后池。后池片民居置于田野之中,集中连片,后山竹木拥翠,前方北溪潺潺流过,呈依山、临田、面水分布。南山底聚落历史环境风貌保存完好,村落他处也有民居散在分布。民居建筑质量良好,仍有部分居民继续生活使用。 在众多文化遗产中,林氏家族“十八学士”文化以及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的“姐妹桥”——北涧桥和溪东桥为其特色文化。 林建迁居下桥后,世代务农,到了第五世孙林韶,在下桥花园开设儒蓝宅学馆,招收族人及四方弟子从学,从此林氏家族科甲蝉联,文士辈出。自北宋熙宁三年(1070)至南宋咸淳四年(1268)的198年中,下桥林氏家族中文武进士者达43人,其中具有学士衔者18人,时称“十八学士”。花园遗址和位于下桥东山的林韶墓是“十八学士”文化的见证。 “姐妹桥”为中国古代拱桥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的活化石,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列入2012年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北涧桥坐落于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重建。桥下溪流相聚,桥畔千年古樟参天而立。距北涧桥东南一华里处有溪东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桥旁有祭祀场所陈大翁宫及浙南最大的临水殿。姐妹桥天论在桥址选择,或者内外体形结构上的科学性、艺术性、历史性,堪称世界独一无二。姐妹桥不是简单的交通建筑,还兼具民间的风水观念、宗教祭祀、商贸集市、娱乐社交、婚娶祈嗣及公德教育、人文教育等诸多功能于一身。 除了廊桥和传统民居,下桥村传统建筑还有临水殿、陈大翁宫、水尾宫、宗祠、寺庵、矴步、古渠、古(水)井、古墓、古道等。下桥村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范围的传统建筑有20处。下桥村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方面,反映了明清时期浙南山区农耕聚落的基本特征。 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下桥村还拥有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线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十四信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桥村于2012年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温州市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下桥村所隶属的泗溪镇也于2012年被评为第四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