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观
抗战爆发,率全校师生先后迁至义乌、松阳古市、庆元新窑和浙闽交界处景宁、道化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斗争意志弥坚。学校设中国通史课,激励学生爱国热忱,就地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还积极举办民众学校,从事乡村教育。仅古市一地,在两年间,办民校91所147班,男女学员4300人。是时,许多友人以优厚报酬约其往他处工作,以“对事业有兴趣,对社会尽责任,对学校关系深切”为辞,拒绝他往。常脚着草鞋,手拿晴雨伞,在崇山峻岭中,为校务奔忙不息。抗战胜利,学校迁回萧山。1947年5月,支持师生投入“反饥饿、反内战、反破孩”运动,--,声震全省,积极营救为当局逮捕的进步学生。解放前夕,学校有近三分之一学生参加中共领导的金萧支队和四明山游击队。
新中国成立后,任湘师校长,带领师生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呈现新的面貌。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先后当选为民进中央候补委员、第三届浙江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全国教育工会委员。1957年,专任省民进(筹)秘书长。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继续任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纂。1979年平反。
一生笔耕不辍,主要著作有《论吾国的乡村师范》、《对于师范学校的种种看法》、《金海观教育文选》、《生活教育之花盛开在湘湖师范》。
下一名人:谢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