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晓
张中晓(1930~1967),笔名罗石、孔桦、甘河,绍兴昌安门外恂兴北村人。小时家贫不能入学,随父绍贤学习《古文观止》、《左氏春秋》等书。12岁读了一学期小学;十三四岁读了一年初中,后得英语教师之助,开始大量阅读新文学书刊,并自学英语,挣钱买书,同时开始习作新诗与散文。民国35年(1946),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艺系,翌年,转学重庆大学中文系。38年初,因肺病急性发作而辍学,返浙就医,自学依然不断。1951年5月,在全国文协上海分会的《文学界》周刊上发表《略论我们的文艺批评》,引人瞩目。1953年7月,在《文学月报》发表纪念马雅科夫斯基诞辰60周年而写的《巨大的热情》,旋为苏联《文学报》转载介绍。1952年起,任新文艺出版社,同年参与文艺整风学习。业余陆续写作《论杜勃罗留波夫的文学批评思想与方法》等论文。1955年,被牵连于“胡风-集团”冤案而入狱。1956年,在狱中肺病复发,咯血不已,获准保外就医返回家乡。但既陷贫困,生活尚且为难,更无医药费用,凭人生追求之不坠意志在残喘中读书写笔记,分集为《无梦楼文史笔记》、《狭路集》与《拾荒集》3种,约30万字。1966年得上海友人之助,调至上海新华书店发行所工作,适逢“文革”,破孩与疾病交加,殁于盛年37岁。1980年9月,胡风冤案平反,而张已屈死十多年。其所有著作正由后来不相识的爱才者热心搜集、整理、和寻求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