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炳垣
沈炳垣(约1784—1855),原名潮,字鱼门,号晓沧,桐乡炉头人。幼喜读张履祥书,品学兼优。17岁进县学,清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任娄县(今上海松江)知县。民有诉讼,不轻动刑,而约双方调解,言如家人,以息事宁人。时兴修苏松各县水利,县西北蒲汇塘久淤,亟待疏浚,而七宝一带地瘠民贫,炳垣乃捐俸雇工修筑。民感恩德,离任时争携果酒送行。历任上海、南汇、元和(今江苏吴县)、崇明知县和太仓直隶州知州。每至一处,皆以廉惠著称。二十年秋八月抵崇明,适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自粤闽海道袭击崇明东南长安沙,炳垣即率部渡海袭击,斩敌3人,敌知有备遁去。次年,以政绩升为苏州督粮同知,随两江总督牛鉴至上海,综理防堵局事。二十二年,英军连陷浙江沿海,又入侵长江口;五月,吴淞失陷,江南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总督退师昆山,令随军撤退。行前,炳垣将防堵局所存洋铜40余万斤分置民家,以免掳掠。其后,英军撤退,又奉命维护上海秩序。二十三年,改任松江府海防同知,仍驻上海。《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炳垣受命管理船政和外交事务。二十八年秋,闻母病危,告假归里,遂不出仕。后曾授教上海敬业书院。咸丰三年(1853)八月,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清政府困于太平军之西征北伐,无力顾及,且军需匮乏,主事者倚重沈炳垣声望,力请主持筹集沙船捐,以供军用。小刀会失败后,知府上报其功,炳垣固辞归里,不久去世。政事之余,笃学攻书法,尤擅长汉隶。著有《斫砚山房诗草》、《祥止室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