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宝琮
1956年,钱宝琮经竺可桢推荐,调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任一级研究员并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科学史集刊》主编。同年,在其组织下,开始编写《中国数学史》。这部著作从古代一直写到1911年,为钱宝琮几十年来研究中国数学史的总结性工作,为中国数学史这一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半个世纪来,宝琮注重数学史实和源流的考证、分析,其论文和著作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李约琴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的数学史家中,李俨和钱宝琮是特别突出的。钱宝琮的著作虽然比李俨少,但质量上旗鼓、相当。”
钱宝琮治学严谨,坚持真理。50年代初,对于教育界几乎全盘苏化的现象深为不满,在一次讨论苏联教材优越性的座谈会上,发言认为:“正和欧美教材有其优点和缺点一样,苏联教材也有它的优缺点。现在把苏联教材捧上了天,似乎好得不能再好;把欧美教材跺下了地,坏得一无是处,这种不加分析的态度,我就不赞成。”“文革”中,遭受批判,-停止数学史研究。1972年春患中风,卧床不起,但仍坚持接待各处来访同志,讨论问题。1974年1月5日病逝于苏州。中国科学院于2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钱宝琮追悼会,并将骨灰盒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钱宝琮著述繁富,主要著作还有《中国数学史话》、《算经十书》(校点)、《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合著)、《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等。教学科研之余,亦耽吟咏,尤长于五古,与苏步青等时有唱和之作。著有诗集《骈枝集》。
下一名人:李熙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