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浙江 > 宁波 > 地名

梅园村

地名:梅园村隶属:临山镇
行政代码:330281100代码前6位:330281
长途区号:0574 邮政编码:315000
车牌号码:浙B行政级别:村
  梅园村位于余姚市临山镇西北侧,高夹公路在村南侧穿过,距镇政府5公里,离杭州湾跨海大桥20公里,驻地原万兴丘村。境域四至:东接临海村,南至兰海村,西连邵家丘村,北濒杭州湾。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576亩,总人口3301人,村总支下设3个支部,现有党员105人。设有10个村民小组,村三套班子成员7人,村级可支配收入38万元。村先后获得浙江省综合档案达标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村落文化示范村、宁波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余姚市小康示范村、余姚市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等先进集体等荣誉。地貌为海滨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早春回温暖,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6.2℃,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村史沿革  2001年行政村撤并,万兴丘、甘大舍二个行政村合并,因旧时这里有个农庄主种有一大片梅子,远近闻名,人称梅园丘,又因抗战时期浙东游击队与日寇在此发生战斗,故在撤并时定名为梅园村。   原甘大舍村,解放前属余姚县兰塘乡十三保,1957年划归慈溪县,1978年又划归余姚市,解放后先后更名兰海乡四村、兰海乡十三合作社、海塘公社十三大队、兰海公社三大队,1983年复村。   原万兴丘村,解放前属余姚县兰塘乡十四保,1957年划归慈溪县,1978年又划归余姚市,解放后先后称兰海乡四村、兰海乡十四合作社、海塘公社十四大队、兰海公社四大队,1983年复村。   产业经济  农业以种植葡萄、青瓜、榨菜、棉花为主。建国初期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大小麦等经济作物,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调整农业种植产业结构,引种了葡萄、榨菜等经济作物,截至2005年,已形成1000余亩榨菜生产基地和1000余亩葡萄产业园区,建立了一个800亩连片绿色无公害青瓜基地。   二、三产业发展较快,1979年前后境内相继开办了村办废花厂、玻纤厂、胶木厂、鞋袜厂、榨菜厂、砖瓦厂及万兴酒楼等,1987年后,个体企业、个体商业发展迅速,主要生产制造笔件、仪器仪表、小五金等产品,截止2009年底村内共有各类企业15家,千万产值以上企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   社会事业  村境有崇教之风,解放前就设有学堂,解放后开办夜校、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截至2005年,全村拥有大学和高中毕业生500余名。群众文化,20世纪60年代建村俱乐部,利用节日和空闲时间举办文化活动,1999年开通有线电视,20世纪70年代建立村卫生室,并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村镇建设  解放前村民住房多为草舍,大多为二至三层楼房。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制订村庄建设发展规划,交通便利,通村公路贯穿于境内,全村交通工具有个人轿车、面包车、货运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村级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生活全部饮用自来水,村级电网已改造完毕,主干道路已硬化、绿化、亮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植绿面积34500平方,2003年进行户厕改造,全部消灭了露天粪缸。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一村一品  有葡萄基地1008亩,年产3000吨,是余姚市味香园葡萄主产地之一。   发展特色  该村围绕葡萄、青瓜两大基地,扩大种植面积,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品种,打响村农产品品牌,建立自身特色的农贸市场。   风景特色  连绵数公里的杭州湾海岸线,一望无际的连片青瓜基地,大棚葡萄园区,农民公园,村落文化宫, 梅园坵抗日纪念碑,杭州湾观潮等。   发展目标  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梅园村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建成省级文明小康村。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宁波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