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冯村村 | 隶属:兰江街道 |
行政代码:330281003 | 代码前6位:330281 |
长途区号:0574 | 邮政编码:315402 |
车牌号码:浙B | 行政级别:村 |
[村情风貌]冯村位于兰江街道南部边缘山区,四明山北麓的群山中,街道的边界村,距街道5公里。村委驻地上冯村。村名以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舜帝出生地诸冯得名。四邻是东与梨洲街道箬岙村向家弄水库正教寺自然村分界,南与梁弄湖东村的下坞分界,西有清贤岭与永和市镇万岙村相连。北部与凤亭村横贯山相隔,独有过金沙岭的石冯公路与外面联系。分布着上冯村、下冯村、西翔岙、乌丹山、外桃花岭五个自然村,境域总面积3平方公里,有602户人家,常住人口2020人。耕地面积1008亩,生产稻谷为主,山地面积7000亩,分布在村庄四周,其中竹山和柴山各半,生产“冯村笋”和制作“冯村笋干菜“。冯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丰厚,是余姚的后花园。2005年工农总产值402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35万元,发展特色经济为奋斗目标,工业总产值1368万元,民营企业5家。经营塑料加工。集体资产只有1万余元,集体可用资金只有 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105元。 冯村党支部在“-”重要思想的指示下,交叉任职、分工合作的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发展,利用山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特色经济、建设渡假村、旅游胜地的“农家乐”,引天下朋友到此流连忘返。 [村史沿革]追溯历史,源远流长,根据众多史学专家考证:“舜生于姚”。冯村古名诸冯,距今四千年前传承的历史文化,舜帝出生于余姚冯村,确属无疑。冯村已无冯姓,还有姚姓,赵姓为主。在元末明初,著名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赵考古先生,谈泊名利,专注学术,貌视王公,荣尚圣贤,修己诲人,克勤克俭,仗义执言,清若自立,以至穷厄无悔。献身于海南教育事业,誉称“海南夫子”。 冯村宋代属双雁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保甲制度为凤亭乡第五保,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凤亭乡五村,1950年4月,调整划入梁辉乡,1956年成立梁辉乡第一高级社,1958年10月为环城公社梁辉管理区所辖,1959年秋后为城南公社梁辉管理区冯村核算单位,1961年为梁辉公社梁一,梁二,梁三,梁冯(简称四梁冯),1965年调整划入长丰公社,1966年更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改为长丰公社冯村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为长丰乡冯村,1992年5月,肖东乡为长丰合并肖东乡冯村,1994年肖东乡撤乡建肖东镇,2001年4月,撤镇建西南街道办事处,2006年1月更名兰江街道冯村至今。 [产业经济]自古以来靠山林资源,毛竹、木材、柴及其冯村笋的收入,由于耕地少,种植水稻,山地种植旱作番薯、洋芋艿、花生、玉米、山民口粮以稻谷为主,杂粮补足,山货外出交易调整生产、生活用品,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耕作、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分山到户,产品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发展,利用当地黄土宜种竹笋,从事竹笋生产,笋色泽白嫩,味甘甜的优点,年销售300万斤,毛竹用于建筑单位,年产250万斤,利用自种雪菜和竹笋生产冯村笋干菜,有商标、许可证,分户生产,600户投产,名闻中外,远销美国。还有以桂花、茶花为主的花木基地生产15户,供给周边县市,产值200万元以上,村民农工贸综合性发展,从业人员1800人。 [社会事业]境内早在元末明初,赵考古先生以赵氏宗祠为基地的小学校。解放后,六十年代建小学,2005年有73人并入肖东第一小学,学生勤学苦练,余姚中学新生年年上榜。建有村卫生室一处,超市一家,烟酒百杂货10家,形成花墙小集市,热闹非凡。 [村镇建设]冯村的过去比较封闭,经过多年建设,房子整齐、清净,并建成宽6米,长4.2公里的石冯公路。2005年10月1日通车,环境优越,清洁卫生。 [一村一品]冯村笋干菜名牌产品,名闻中外,销往美国。冯村笋供不应求。 [发展特色]地处古老的圣岙诸冯村,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除生产品牌冯村笋和冯村笋干菜外,发展花木,在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下,分户生产,年产量不断提高。同时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渡假村”大有前程。 [风景名胜]诸冯古村落,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古樟群(300—600年),赵氏宗祠、灵源山、考古台、乌丹山航标(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