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黄花梨
黄花梨产业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据统计,1977年全县果树面积仅1454亩,产量约3890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建宁县立足山地、气候等资源优势,连续四次邀请专家对原先从浙江农业大学、杭州市钱江果园等单位引进的黄花、杭青、新世纪、二宫白、晚三吉、菊水等16个试种品种进行鉴评,最终黄花、杭青、新世纪等5个优良品种落户建宁。黄花梨由于果肉白色,肉质细脆,汁多味甜,品质上乘,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堪称南方早熟梨中的精品。
为调动广大干群发展黄花梨的积极性,建宁县在资金借贷、苗木扶持、山场审批等方面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壮大基地规模,为黄花梨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形成了以黄花梨为主,猕猴桃为辅,其它果类相搭配的果类布局,黄花梨及猕猴桃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特别是黄花梨,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黄花梨生产基地。2000年建宁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黄花梨之乡”称号,2005年建宁县被授予“中国梨产业龙头县”称号,梨产业已成为建宁县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2008年全县果树面积达11.6万亩、年产鲜果7.2万吨,实现产值1.54亿元。
为促进建宁县果业由资源依附型向智能型转变,相继成立了果树研究所、猕猴桃试验站,建立高圳果树示范场等科研示范机构,同时与浙江农业大学、省农林大学、杭州市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果树所、省农业厅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推广部门进行纵横联合,先后开展了“优质早熟梨新品种选育”、“黄花梨高接授粉花枝技术研究与推广”、“梨产期调节技术”、“黄花梨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课题攻关,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其中黄花梨品种推广项目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推广二等奖;黄花梨高接授粉花枝技术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黄花梨标准综合体》已得到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确认通过,并发布实施,同时也填补了福建省标准制定领域里的一项空白。
为缓解黄花梨集中上市压力,县里从种植结构上进行调整。根据气候、资源、市场分析,确立了“调早、调优”结构调整方向,采取高接换种,压缩“黄花”面积,扩大“翠冠”、“清香”等优质早熟梨面积规模,依托县《黄花梨标准综合体》全面规范栽培技术,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以“翠冠”为主的早熟梨基地建设,当前全县“翠冠”累计推广面积达4.5万亩,占总面积40%以上。“翠冠”梨具有上市早(6月25日左右),价位好(批发价达3-3.6元/公斤)的优势,提高了果农收入。
为满足人们对果品安全、品质的要求,依托《黄花梨标准综合体》,通过黄花梨专业合作社、果树示范场等组织机构,构筑“标准+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力抓好标准实施和品牌创建。2002年建宁黄花梨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全县建立黄花梨无公害或绿色基地2.1万亩。通过品牌示范带动、提升黄花梨果品质量和开发精品果,黄花梨不仅实现了“以季以量取胜”全面稳固东南沿海各大中城市等非产区市场的目标,还“以质取胜”打入了杭州、南京、上海等产区市场。
建宁黄花梨产地范围为福建省建宁县现辖行政区域。
信息来源:建宁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