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梁
这时,芦沟桥事变发生,家梁受上海地下党组织和救国会的委派,来到厦门以担任中华中学教员为掩护,在中共厦门工委领导下,创办和主编《抗日导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和统一战线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他所写的《怎样做一个统一战线的实践者》、《救亡的统一组织和工作》等文章,从舆论和社会认识上,在当时的厦门起过很大作用。他还与中华中学的地下党员林松龄一道,组织全校进步师生参加厦门市的文化救亡协会,走向街头,广泛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他亲自作歌、编剧,并上台演讲,推动了当时厦门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轰轰烈烈开展。
1938年5月初,正当厦门抗日救亡运动热潮掀起之际,日寇准备进攻厦门。10月,日寇在禾山登陆,并用飞机猛烈轰炸市区。当时,根据中共厦门工委的部署,邓家梁等人在中华中学礼堂召开了各抗日救亡团体成员共有108人参加的应变会议。次日渡海到海沧,建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厦青团),选举邓家梁、施青龙、谢怀丹等15人为“厦青团”干事会成员,将各抗日救亡团体人员分为9个工作队,撤离厦门,开赴闽南、闽中各地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其中,以邓家梁为队长、吴秋霖为副队长的漳州南乡工作队,共有10余人,他们深入乡村,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路遇敌机轰炸。邓率众奋不顾身抢救伤员,使队员们斗志更加高昂。6月间,在一次宣传活动时,副队长吴秋霖在呼抗日口号时,失口叫了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造成邓、吴被漳州国民党当局所捕,组织上几经营救,两人才获释。但从此“厦青团”的活动时时处处都受到国民党军政当局的限制和监视。为此,“厦青团”干事会决定举办短期训练班,由邓家梁、洪学礼、张兆汉等人主讲,分批轮训队员,提高了大家对形势和党的政策的认识和理论与工作水平。这年9月,为争取“厦青团”宣传抗日救亡的权利和合法地位,邓又与“厦青团”副团长谢怀丹一道受命赴福州向国民党省府-。在返厦途中至泉州时,闻知国民党当局已将“厦青团”成员武装押解赴沙县软禁,并得到组织上通知留下他两人在泉州一带工作。1939年2月,邓到南安养正中学任教,并任泉州中心县委委员。他从组织读书会入手,组织师生学习《大众哲学》、《艾思奇西行漫画》、《国民舌论》等书刊,同时组建党支部,亲自在进步师生中发展了许集美、黄竹禄、黄筱建等4人入党。自此,该校党支部成为红旗不倒、影响最大的一个党支部,到当地解放时,已先后发展党员59人。在此期间,他更加有理有节地和国民党作斗争,把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热气腾腾,并创办“抗日歌咏大巡行”,巡回到各地宣传,演唱的歌曲中有好几首就是他自己作词作曲的。1939年9月,邓接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国民党掀起第一次-0,工作中困难极大,但邓仍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付的各项任务。
不幸的是这样一个无比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竟于1940年春,被当做“托派分子”而错杀。其妻,共产党员高倩妙(莆田人)也被害,由于当时情况复杂,所以直到1985年,才经组织上宣布给他两人平反昭雪。
下一名人:陈宗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