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南村 | 隶属:大济镇 |
行政代码:350322108 | 代码前6位:350322 |
长途区号:0594 | 邮政编码:351100 |
车牌号码:闽B | 行政级别:村 |
西南村位于大济镇南侧,东邻龙华建华村,西接三会、后林村,南靠宝幢山,北邻木兰溪,全村有耕地1144亩,有林地670亩,原由西台、乌台、上板、吾中4个自然村组成,合作化后设20个村民小组,全村至2010年底有1360多户,5094多人,其中男2646人,女2448人。1949年后到现在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185人,大中专毕业生 人。 西南村历史原由吴、林、温三姓氏组成:吴氏于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从晋-溪迁入,始祖吴时进。林氏于宋末由莆田义门迁入,始祖林延宁;温氏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由大济桥头迁入,始祖温国珍。 西南村在清代时属仙游善化里,民国时期属善化镇管辖下的西湖保、西台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六区,称西湖乡、西台乡,各自开展土地改革,1955年由小乡并大乡,与现有的三会、后林、东井、阮里合并为“三会乡”,1956年拆区并乡,成立黎星社,1958年底改为生产大队,1961年改称西南大队,由于历来是西湖、西台两个地名,经协商各取“西”字,由于处在大济镇的南面,再取一字“南”字,成为西南村。 西南地处仙游西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古代有三台之称(即溪口、西台、乌台),水利条件好,全村有横江坝,潘坝,头坝三条水坝,可灌溉农田1000多亩,自古以来盛产水稻、甘蔗、花生、大豆、瓜果等,1949年前西台、乌台菸烟闻名全县,甘蔗是西南的特产,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全村1000多亩土地都种甘蔗,年产量均达万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好政策的鼓舞下,全村人民以发展农业为主,各种经济为辅,全面发展,全村种果树达300亩,每年食用菌收入达80万元,农民还外出经商,打工者达565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全村电视机、洗衣机拥有率为89%,还有65%的人家装上电话机,住房条件由1949年前每人平均不足6平方米提高到人均18平方米。全村新建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有260幢,4万平方米,而且还在大济街、仙游县城、厦门市、福州市等购房达120户。 境内交通条件迅速改善,过去西南村与木兰溪一水之隔,群众出行靠渡船过溪,80年代至90年代,村里连续修了两座拱桥,西台大桥于1987年动工,1992年竣工,总长达134米,宽8米,总投资200多万元,政府补助100多万元,群众集资100多万。此后,还建起乌台大桥,使境内交通更加便捷。还新建8条长达8.8千米的村道,投资200万元,2004年集资40多万元,政府补助30多万元,铺设水泥路面近5千米,大大提高了村里的交通水平,方便了西南村人民群众的外入。 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由旧变新,1949年前西南小学在三间危房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足百人,1958年迁往吴氏宗祠上课,1978年重建8间土木结构的教室,2002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新建一座三层18间教室的水泥混凝土教学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104万元。 西南村有两架龙舟,自1983年至2010年,每年端午节期间,在木兰溪举行龙舟竞赛传统活动,丰富了民间群众体育竞赛。 境内有斗洋宫、西湖宫、濯灵格、洋山宫、开源祠、城建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