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榜
施世榜,原名寅,别名施长龄,字文标,号澹亭。清康熙十年(1671年)生于晋江龙湖衙口。
父施秉,曾随施琅东征台湾,以军功授左都督,加提督军门,封明威将军。康熙二十三年,沿海“复界”,施秉奉命坐镇安海。时安海经“丙申(1656年)毁镇”后,夷废将近30年,施秉进驻后督令兵士开辟荒滩,按旧镇格局,草建简易民房店屋600多间,为归来无家的安海迁民提供暂时栖身之所,按季度收取租金。其后几经扩建和改建,总数达800多间。这些房屋后来成为施氏私人产业。世榜随全家迁徙安海定居。
康熙三十一年,施秉赴台凤山任职,世榜随往。康熙三十六年,选为凤山县拔贡,并受任为福建寿宁县教谕、兵马司副指挥。世榜无意功名,告归回安海经营房地产业。在安海娶有六房妻妾,生9个儿子。他为9个儿子各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人们称之为“九房施大厝”。
康熙四十年,施秉在台湾任上去世,世榜赴台奔丧,并袭职为凤山兵马司副指挥,从此定居台湾。时台湾正值开发0。世榜积极参与台湾土地开发活动。他以别名施长龄向官府申请垦发土地执照,先后购置半线番社东螺平原大片埔地,以及鹿仔港汊海坪滩地,总面积约3000多甲(每甲约合内地11亩多)。他将安海800多座的房产听任租户承买,筹集大量资金,从闽南招募大批农民投入台湾的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
世榜在组织开发东螺平原埔地的同时,为解决埔地的用水困难,使干旱埔地成为水田,着手兴建八堡圳水利工程。该工程按晋江古代陂(埤)圳水利结构形式设计在浊水溪中游筑陂(堤坝)截流聚水,提高水位,同时开圳(渠道)导流,形成圳渠灌溉网络。据说在开圳过程中,曾遇到导流不入的难关,后来得到一位林姓隐士的指导,相度地势,因势导流,沿圳增设陡门,利用闸板平衡水位,终于解决问题。世榜为报答隐士,特意在彰化县员林郡二水乡造1座“林先生庙”,奉祀隐士图像,至今仍香火不衰。世榜最先引进晋江古代陂圳结构的水利工程形式在台湾推广,成为有清一代台湾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模式。八堡圳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康熙五十八年竣工,花费白银90多万两,灌溉范围遍及彰化13堡半的8个堡,103个村庄,故此名为“八堡圳”。灌溉总面积达19万甲(约20多万亩)。圳建成后,受益的土地每甲每年要向施氏圳主缴纳水租8石,年合16万多石。再加上其他地租的收入,使世榜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拥有地租数十万石的-园主之一。
世榜晚年把在台湾的产业分为12份,并建立12座“收租馆”,分给他3位兄弟和9个儿子执管。
世榜乐善好施,广行善事,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置田千亩,作为台湾海东书院膏火经费,又令他的长子、贡生施士安捐银200两,修葺凤山文庙;命五子拔贡施士老捐助乡社仓谷1000石。在晋江原籍,凡修葺文庙,修建桥梁、道路均踊跃捐输。对于乡党宗亲中的贫困户时加救济。乾隆八年,世榜于台湾逝世。
下一名人: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