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福建 > 福州 > 地名

筱埕村

地名:筱埕村隶属:筱埕镇
行政代码:350122111代码前6位:350122
长途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000
车牌号码:闽A行政级别:村
  筱埕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筱埕,系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政府所在地,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黄岐半岛南侧突出部定海湾内,处于通往上海、浙江的主航道上。前后临海,西接陆地,南与马祖岛隔海相望,为闽都福州的一座沿海重镇,距县城36公里。  【村落与居民】筱埕全村面积(包括海区在内)约6平方公里,人口5195人,1495户,村民小组10个。  【村风村貌】民风淳朴,民众诚实,举止文明,姓氏众多,大家夙兴夜寐,和睦相处。2004年荣获连江文明村称号,2005年荣获福州市农民体育活动先进村称号。  【历史人文】已有近2000年历史,久负盛名,古称小亭。汉朝即有小亭村,隋朝称江亭,清朝称小埕。这里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地理优越,物产丰富,港湾宽阔,适于南来北往的船只停泊,是五花八门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前即有电灯照明,曾被誉为“小上海”。  筱埕,最早为闽越族聚居地。汉末晋初,中原汉族人民为避战乱,多举家迁徒八闽,他们之中一些人见筱埕依山傍海,利于发展农渔商贸,遂在这里居住下来,与当地闽越族人合居。唐光启年间(公元885-887年),闽王王审知自河南携八姓入闽,亦有部分迁入筱埕,他们带来了中原汉族人的文化,促进了八闽生产的发展。随着迁入筱埕的汉族人数逐渐增多,闽越族逐渐被汉族所同化。  宋朝之前,筱埕曾有一港,贯通前后澳,名“龙舟港”,长三、四百米,宽三、四十米。相传古之龙舟竞渡,均在港内进行,故名龙舟港、后被泥沙淤塞,遂为平地。成为居民聚居中心,更名为“龙舟港”。至今为止,每年端午节海上龙舟竞渡依然热闹非凡。  筱埕历史上有卷可查者,出有三品官两人:防文锡,进士出身,官至大理寺丞;邱兼善,进士出身,官至兵部郎中。三品以下20余人。  【建筑景观】全村的名胜古迹历史相传的有:川街品井七星桥、五虎拦门西城围、三山三岭两大洞、东锣西鼓烽火台、东山顶上元帅峡、水中暗存龟牛石、北麓古墓积孵蛋、西山南腰弥勒佛、仙人挑担双石磷、后港还有舌头岩。此外,主要的景点还有:  文物太平王宫。文物太平王黄助、黄通(一说郑通)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分别金榜题名,高中文武状元。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朝廷封二人为“大将军”,“皇命钦差”海南巡狩。咸通元年,奉旨往“暹罗”(今泰国)追贡。凯旅途中,路经筱埕海面遇台风袭击罹难身殁,葬于筱埕西山的茹园坪,迄今古迹犹存。因其威灵显圣,唐末梁初,民众就已尊之为神,称“文物太平王”。广大民众有感于“两王”恩泽四海、惠及万民,声威远播,遂世代沿袭,至今依然善信络绎不绝,庙内香火旺盛。由于种种原因,太平王宫几经废圮,几度修建。于2004年重建竣工,斥资230余万元的大王宫仿古融今,雄伟壮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各地信士。在世代民众心目中,太平王与“妈祖”一样也是人民的海上保护神。长期以来形成的太平王文化是与马祖文化相近的民俗文化。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  西山健园。西山纳瀚海之精华,聚江亭之灵秀,是古时民众登高观光之处,现已建成融登高、晨练、健身、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公园。  黄湾岛。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地势独特,视野广阔,近年已被开发为旅游胜地。每年均有很多游客来此观光度假,是观日出、找小海、垂钓、野炊的好去处。  【物产经济】筱埕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盛产各种鱼类、贝类、蟹类、虾类。黄瓜、带鱼、鳗鱼、白力为四大经济鱼种,琴虾(俗称虾菇)干、丁香鱼干、虾皮、炊鱼是鱼干、牡蛎干、盐渍海带更是闻名遐迩,畅销海内外。  50年代就开始养殖海带,继之养殖品种逐渐增多,有贻贝、牡蛎等等,近年更是大兴网箱养鱼,养殖的品种有:鲍鱼、真鲷、石斑鱼等,目前已初步形成海水养殖、内海捕捞、海上运输和水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筱埕经济的发展。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福州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