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仓前街道 | 隶属:仓山区 |
行政代码:350104001 | 代码前6位:350104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车牌号码:闽A | 行政级别:街道 |
| |
辖区面积:.991平方公里 |
仓前街道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中部,东接下渡街道埔顶,北临闽江和临江街道观井路衔接,西连上渡街道龙潭角,南与郊区仓山乡金星村交界,面积0.991平方公里,居民一万两千余户、近3万人。街道办事处设于聚合路3号欣隆盛世G座,下辖龙峰、梅坞、麦园、振兴、公园、万春、劳工、星园、利民、航兴10个居委会。 - 地理位置 仓前街道地势中间高两旁低,藤山主脉横贯东西。山北一带滨临闽江,地势低洼,常受洪水侵袭。因明洪武年间山北麓设有盐仓,故该地被称为盐仓前,街道名称由此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这里一直是福州地区食盐集散地,闽西北所需食盐亦在此转运,盐仓最多时达70多座,当地居民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食盐贮运,有大批盐篓加工户。山南侧为坡地,明代时遍植梅花,逢冬盛开,为南台八景之一。鸦片战争以后,这一带被外国人占为生活区,福州的一批达官富商也相继迁居此地,建有成群的西式楼房和别墅,以及供外国人娱乐的跑马场、乐群楼等,英、荷、德、俄等国先后在这里开设领事馆。基督教美以美会等也于此建立天安堂,并创办福州著名的英华学校、三一学校、福建协和神学院等。 - 基础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仓前街道逐步发展为仓山区的文化中心。辖地内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科研所2个,其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和麦顶小学、仓山小学是全区仅有的省重点中、小学校。80年代创办的华南女子学院、英华学校是福州市唯一的私立大、中学校。辖地内还有市人民体育场、仓山区文化馆和图书馆、霖顺科技馆、仓山影剧院、烟台山老人之家、仓山妇女俱乐部及仓山游泳池等文化设施,它们是仓山区人民日常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全区性的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和体育比赛常在此举办。全区3个公园有两个在辖地内,逢年过节,公园里均布置一新,开设许多小型游艺项目,吸引大批游人,热闹非凡。 20世纪50~60年代,市、区人民政府先后拓宽梅坞路、麦园路、公园路和仓前路等主干道,并将荒凉的烟台山建成公园。1979年以后,街道办事处持续开展以“门前三包、户内达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卫生综合治理。11年来,改建小街巷43条共4215平方米,修建下水道35条共1872米,植树6.2万株,营造公共绿地41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7.1%。同时对境内黑烟、噪音和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于1988年实现无黑烟控制街道。1988年,市、区人民政府开始在仓前洪水淹没区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拓宽仓前路,路北建成仓前公园,路南开辟成新型的住宅小区,总体投资2000多万元。1989年,街道办事处再次获得市卫生红旗单位。 - 经济状况 街道工业起步于1958年,办有草织、染纸、纸盒、药棉等生产自救性质的加工场,年产值不足万元。此后街道工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1979年已有工厂15家,职工千余人,年产值252.39万元、利润20.17元。1984年,企业深化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5年街道开始引进外资及先进设备。1986年街道跨入全市9个年产值千万元街道行列,位居第三。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列为全省唯一的科技示范街道。依靠科技进步,企业先后开发BOPP胶粘带等13种新品种。1989年,全街道共办起12家工厂,年产值1357.5万元,利润52.79万元,其中“三资”企业2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 - 名胜古迹 街道有些著名古遗址和纪念地。宋代时藤山建有一座天宁寺,李纲罢相后曾在寺内居住读书,至明朝改名天安寺,为南台八景之一,现仅存双江台、弥勒殿两处遗址。元朝末期藤山顶峰设有烟墩,用作报警,清朝初期废弃,但该地的烟台山之名称沿用至今。梅坞顶9号曾是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的会址,是辛亥革命福建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此发表过演说,并亲书“独立厅”字匾,遗址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安寺11号、复园里朴园、麦园顶义庄等地是30~40年代0福建省委和福州市委的重要据点,省、市委的一些重要会议在此召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