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纪念馆
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坐落在县南25公里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重修,江南民居风格,面积约250平方米,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
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
2005年,在陶渊明诞生1640年之际,九江县投资30多万元对纪念馆按照原貌进行了再次修复。修复后的陶渊明纪念馆分为陶公墓、陶靖节祠、归来亭等景点。
馆藏情况
该馆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外观与陶祠风韵相仿。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行踪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最早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蒋薰本。该馆附有《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陶渊明生活年代及其居地柴桑、寻阳城址出土的文物。
馆内的“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室”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其中,最早的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蒋薰本。
陶渊明墓
无考。历存之祠坐西北朝东南。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巡按御史季循义檄九江知府马纪合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建,嘉靖十七年竣工,后进行过几次大的修缮。祠为砖木结构,古书陶渊明纪念馆
院建筑风格。分正堂和前室两殿,中有天井,侧配厢房。长22。9米、宽10。75米,正殿梁高6。6米,面积为250余平方米。大门首有明嘉靖进士、浙江提学副使薛应祺题书浮雕的“陶靖节祠”石匾,左右耳房门首各书“菊圃”、“柳巷”。祠内有陶渊明神龛、塑像,正、前殿檐首分别挂有两幅九江清代翰林刘迁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堂内还置有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陶靖节祠祝文》碑、刘迁琛所撰《陶靖节先生祠堂记》和李锦焕题写的长联。
据史料记载,靖节祠原有6处,分别建在柴桑面阳山九江都督府巷内、南康府府学东南、彭泽城区东面、瑞州府城南、都昌县南山。除面阳山靖节祠保存较好外,大多都在战乱中破坏。
1984年,九江县在县城沙河东郊蔡家洼辟建“陶渊明纪念馆”,并将面阳山陶靖节祠拆迁,按原样复建于纪念馆旁。新祠正堂中塑立着一尊3米高古铜色陶公全身像,诗人头扎漉洒巾,面目庄重深沉,手握一卷《山海经》。祠中朱柱横梁上,悬挂着许多当今书法名家题书的楹联匾额。祠外山边溪畔筑有园林小景“菊圃”和“柳巷”,使人缅怀陶公的高风亮节。《陶渊明集》
景点位置
沙河街东北隅
陶渊明 (365~427)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别名陶元亮,陶潜,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最喜欢的花是菊花,他也是田园诗派创始人,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纵情山水,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