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茵如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于是年9月参加革命,携妻子、兄妹、侄子等亲属共赴鲁西北战场,兄林仲言、侄林柞先后为国捐躯,成为当时东平县的一个抗日家庭。他初在范筑先部任山东寿张县政训处驻县干事,不久任聊城政干校训育员。聊城失陷后,于是年冬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三团政治处工作。1939年初夏,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卫生部治病期间参加了肥城陆房战斗。后调东平湖西组织游击大队和组建湖西三个区的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任冀鲁豫行署文教处科长,创建了文工团、出版社,积极开展抗日小学和冬学教育。1943年初,任曹县代理县长,南华县县长、县委书记,两县工委书记。反“扫荡”中,领先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创建了南华抗日民主根据地,迎来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后,率领南华县军民积极支援陇海战役、鲁西南战役,并大力支援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黄河挺进中原。1947年底整党后,奉调南下,任中共陕南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在湖北郧阳地区和陕西的山阳、白河一带开创并发展新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历任汉中专署专员,陕西省财贸粮办公室副主任,省供销社主任,省委财贸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汉中地委书记等职。1964年调任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常务副省长兼秘书长,主管文教工作,以后又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文革”期间受破孩,1973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高教局局长。后又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领导了民主建政和法制建设。后又任中共陕西省顾委常委。1985年离休。2002年12月1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他一生曲折、坎坷,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83岁生日时,作“瑞鹤仙”词一首,对自己的一生概括道:“生途一团火,怅往事滔滔,漩涡击搏,长空皎洁月,流逝去伤痛,几番喜悦。家乡零落,零茫茫,兵匪水祸。困惑中,下求索,蓦然光芒窥射。突破,《南子》大案,《狂言》风潮,视野开阔。朝华朵朵,乘危舟,渡夜泊。念恩师亡友,神采脚步,历经多少坎坷。浴春风,阳光灿烂,把酒激越。”
下一名人:梁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