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金都温泉国际度假中心
金都温泉历史悠久,水温高、水质好,对人体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被誉为不食烟火的“水神”或“水医”,在古今中外享有盛名。《县志》载:“炙手炭同炎,濯足热益大,隔食能煮水,浸篮可熟菜。竟同鼎汤,澡身此为最”,此水可疗疥疮、驱瘟疫、消饱涨、慰疲倦、隆冬去寒、盛夏解暑。种种利益,不胜其举,而总以沐浴去垢,当于贤哲自新之意,尤足焉。”唐代诗人汪裕慕名前来著有七言诗<<汤泉>>。明代翰林院检讨、礼部员外杨观光也曾著有<<汤泉吟>>。明代邑侯徐昭在<<汤水三十韵>>中写道“岂是近咸池,地底日常晒?岂是沿沧海,沃焦石同淬?或有赤龙潜,或系阴火焙?”另有记载说,那是“赤道经之”,或“羲驭之所经”。地质学家则认为:它是地层内部断层活动中产生的热力和压力使地下水温度升高喷涌所致。金都温泉又名滚泉。当老百姓称之为汤。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汤泉是神的造化,在滚泉山下住着一位火神,它的任务是制造地热。倘若有人冒犯了它,轻则喷出神火,重则山崩地裂,那吓人的威慑力,使人们仿佛住在火山口上,因此对它既敬又畏。为祈求神福祥,免遭涂炭,人们便虔诚地在这里兴建庙宇,供奉祭祀。招远在宋朝真宗年间,滚泉山北就修建了火神庙,并规定每年6月23日为上庙祭神日,数百年来承传不断,庙内香火不绝。与此同时,在滚泉山下,泰山行宫、东岳庙、天齐庙、玉帝庙、玉母庙、日照寺等也相继落成。从此,温泉周围,宫庙座座、排列有序,高阁幢幢、雕梁画栋、塑雕尊尊、栩栩如生,景象的壮观和气势的恢宏曾风光一世,前来温泉洒浴和上香朝拜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盛世。可惜这些名胜古迹后来都在战火中先后毁弃,而今只有残存的废墟中,尚可寻觅到片瓦与碎砖。
在汤泉区的地表上,曾有三个涌流甚盛的滚泉泉眼,常年雾气蒸腾,水去缭绕如春霭。有人特地对这一景象作诗进行了逼真的描写:“蒸蒸暖气浮,腾腾白云霭;俨若出斧内,昼夜永不懈。”这一景观因此被列为招远古代的八大景之一——“温泉晚浴”。
全市闻名的八小景这里就有三:“自滚汤”——在村中修一方池约4平方米,深50厘米,98度的热水向上涌出,其景观不亚于济南的趵突泉;“鸳鸯河”——因自滚汤的热水沿溪而下,与南来的冷水在村西北处汇成一流,东流西凉,淙淙而去,人称“阴阳水”;“断霜桥”——在村西北有一石桥,桥下常年热水奔滚,桥身由于受热所致,秋不见霜,冬不见雪,故称“断霜桥”周围的村庄也因水的热凉而中分,南边的叫汤前、汤后,北边的叫冷家庄,东边的叫汤东沟。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观,曾引得“朝圣者”纷至沓来。当地人传说,当年大唐王朝的杨贵妃,曾在骊山温泉建起贵妃池,与唐明皇同沐共浴。但她嫌那里的水温、水质、水量都不及登州府(时辖胶东地区的招远滚泉)曾着意有朝一日驾幸此泉,以沐玉体。可异这位绝代佳人未能如愿。便在安史之乱中被兵谏赐死,自缢于马嵬坡了。而招远滚泉也不无遗憾地未能借杨妃之光而扬名天下。但是天生丽质的金都温泉,并不因此而掩映与毁销它固有的价值。千百年来,对这一宝贵的地热资源以,官家与民间,世代都在开发利用,建汤造地,造福于民,让人们尽享这温泉之福。
金都温泉水温高,出表水温高达98摄氏度,水量足,水质好,泉水天然自沸,是中国北方温度最高,水质最好,出水量最大的热水泉。泉水富含钙、镁、钾、钠、硫、铁、氯、溴等二十多种矿物质和具有重要医疗价值的谢射性元素——镭、氡、对人体的神经、皮肤、消化、心血管、呼吸等系统有健身和治疗作用。用泉水洗浴,对慢性风湿病、外伤、肥大性关节炎、光线刺激性皮炎、牛皮癣、坐骨神经痛、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