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风峡口上,清代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造。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爱晚亭
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古枫参天。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倡建。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原为木结构,同治初(1862-1870)改为砖砌。该亭古朴典雅,平面正方形,边长6.23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1952年毛泽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而题。
始建爱晚亭的罗典,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官至鸿胪寺少卿,人称罗鸿胪。他在书院执教二十七年,多次受到朝廷嘉奖。亭上有罗典撰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据说此联上下联前一句经程颂万修改,罗原句为,“忽讶艳红榆”、“好将丛翠点”。亭前有溪涧,因涧旁多芳兰而名“兰涧”。涧中水流击石有声,人称“石濑”。亭四周枫树成林,秋时枫红如火,景色尤佳,故爱晚亭又名“红叶亭”、“爱枫亭”。爱晚亭之著名,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这个好名字。亭以名传,言不虚也。由“红叶”、“爱枫”改名“爱晚亭”,历来传说与诗人袁枚有关。
袁枚,字子才,为江南著名才子。有一年秋天来到长沙,许多人慕名前往拜会,独罗典不予理睬。他不赞赏袁枚提倡的“性灵说”和为文做诗的标新立异,对袁枚招收女弟子更是看不惯。为防袁枚来访,于书院牌楼贴“不为子路何由也,非是文公请退之”一联。子路姓仲名由,孔子门徒;韩愈字退之,谥文公。此联的确合乎罗典身份性情,可见与袁枚之为文为人大异其趣:意为你袁枚不似子路、韩愈一流人物,我罗典不想见你。两天后,袁枚见此联,摇头一笑,递上拜帖。罗典称病不见。袁枚走后,罗典叫人泼水冲洗院前台阶,说是清除异端邪气。袁枚独自游岳麓山,对各处胜景皆有吟咏。独“红叶亭”下只录杜牧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且将第三句抄脱“爱、晚”二字。罗典闻知此事,连云“惭愧,惭愧!”并亲笔题写“爱晚亭”新匾。此名沿袭至今。
但“爱晚”亭名究由何人所改,或曰何人最先所题,这笔官司还有人在打。《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中说:真正的改名者应该是毕沅,而不是袁枚。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据现有资料,知袁枚访问岳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一月二十七日。红叶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晚于袁枚访问时间八年。这样说来,袁枚改亭名似不可能。毕沅字秋帆,当时任湖广总督。毕与罗有多年的交谊,常有诗唱和,也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爱晚”为毕所易也未可知。
传说与考证并不重要,就亭名本身而言,“爱晚亭”确实比“红叶亭”、“爱枫亭”更佳。亭自秦汉时作为旅人停憩之所渐变为六朝以后作为雅人的游宴之所,亭名一事便至关重要。然好名难得。洪迈《容斋随笔》有云:“立亭榭名,最易蹈袭,既不可近俗,而务为奇涩亦非是。东坡见一客云近看《晋书》,问之曰:‘曾寻得好亭子名否?’盖谓其难也。秦楚材在宣城外并江作亭,目之曰‘知有’,用杜诗‘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消客愁’之句也。王仲衡在会稽,于后山筑亭,目之曰‘白凉’,亦用杜诗‘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日凉”之句,二者可谓甚新,然要为未当。”今“爱晚”一名,典出名句,又切亭之环境,不俗不涩;如前之“红叶”、“爱枫”则太直太俗,洪迈所举“知有”、“白凉”二亭名,虽新奇,却过于晦涩。好的亭名如“醉翁”、“陶然”之类,令人一见生喜,品之又有不尽之余韵。或许因为“爱晚”亭名特佳,文人雅士所钟爱,就附会出袁枚或者毕秋帆改名的故事。而且这类故事古代所在多有,“马当神风助王勃”更富传奇色彩。亭以名传,名以人传,正是相得益彰。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登高路58号麓山清风峡(岳麓书院后)
交通
从岳麓书院靠山侧的门出来后便是爱晚亭
类型: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电话:0731-88825011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