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仲坃
雍正元年(1723年)广东乡试第一名,登解元;雍正五年京都会试登明通进士。任长宁教谕,升崖州学正。乾隆四年(1739年)任湖南常宁知县,自带粮食行李下乡调查,常以生萝卜为菜。乾隆六年调任平江知县。先后任耒阳、衡阳、衡山、松滋、光化等县知县,道州、靖州、郴州等知州。乾隆十六年升任永顺府通判,调荆州通判。在荆州任内,相邻的宜昌府办理归州盗案,案连荆州,仲坃查悉该案是州、县官吏受当地豪绅重贿,串通真赃盗贼,诬害良民冤案,坚不会印,遂将案情向监察御史和湖广总督申报,上达朝廷。乾隆派御史复查,平反冤案,重处原巡抚、按察使,惩办-,民心大快。仲玩受皇帝诏见,升任常德府同知。此后,历任长沙、宝庆、永州、襄阳、宜昌、岳州、常德等府知府。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护理衡永郴桂道,次年升驿盐长宝道道台。所到地方均有政绩,乾隆三十九年告老还乡。
仲坃任平江知县时,查悉该县山多田少,土地贫脊,旱地作物荞麦、豆类和玉米常遇旱涝失收,遂将广东红薯引进平江繁殖,聘请广东、福建有种植红薯经验农民去传授耕作技术。发布《劝种杂粮》通告,制定严禁损坏红薯乡规民约。适遇湖南大旱,其他县粮食歉收,唯平江红薯获得好收成,全省迅速推广种植,仲坃遂有“红薯县官”雅号。道光十二年(1832年),平江民众为纪念他的功绩,捐资在县城南、水府庙侧兴建“谢侯祠”,塑有手执红薯的仲玩像供后人瞻仰。
仲坃在两湖任官46年,执法严明,平反冤狱200余宗。72岁高龄辞官回家,儿女到湖南迎接,乘船回到广州,搬上20多木箱行李。广州官场传言,仲坃在两湖历任县、州、府道官,必“满载而归”,两广总督授意税官检查“货物”,开箱呈验,全是些古籍和破旧衣物。他女儿方端(小楼)不胜感慨,赋诗道:“湘帆初转遂归时,三径荒芜返棹迟。父母有恩留梦泽,楼台无地起天涯。七番刺郡多殊锡,廿口为家少立锥。廉吏可为而未可,渊明何日辟东篱。”仲坃知家里缺房少地,留居广州越秀书院讲学。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病逝于书院,终年76岁。著有《楚南纪略》、《山余堂诗集》、《耳溪文集》。
下一名人:刘宗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