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江门市 > 名人

谭礼庭

  谭礼庭(1876~1966)
  谭礼庭,广东省新会县人。其父谭毓秀为清末民初航商,以发明人力脚踏车渡(船)而闻名遐迩。谭礼庭青年时代协助父亲经营航业和商业。成年后,在父亲支持下独立经营商业,从天津、上海,本省北江、西江流域及汕头、海南等地购货,销往广州、江门、四邑等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谭礼庭承建官商合资的广州自来水厂,并经营供水业务,获得丰厚利润。光绪三十四年,谭礼庭具呈清政府农工商部,获准华商轮渡航行西江。翌年在广州市河南金花庙前开设江洲公司,经营广州、江门、肇庆间航运。期间,他设计改装出一种新渡船,即将旧式渡船的尾部加高成尾楼,船内加设卧铺、厢房、中餐楼、西餐楼、浴室、小卖部等,船两侧及尾部绘有色彩鲜艳的图案,因而时人称之为“花尾渡”或凤尾渡。花尾渡本身无动力,由机动船拖带航行,故无噪无震,乘坐舒适,是广东内河最具地方特色的客船。
  由于经营航运的小火轮是租用的,常感受制于人,故决心自己造船。民国2年(1913),谭礼庭自筹资金白银80万元,在广州西郊大黄(现广州造船厂西区内)租购土地370多亩,开始筹创广南船坞。船坞工程由广州金源机器厂负责人兼工程师李威义负责设计,机械器具等设备也由李威义与有关厂商接洽解决。民国3年夏正式动工建设船坞和厂房,至翌年冬建成泥船坞两座,并建成机器房、材料室、木厂、铸料车间、锯木车间、铁料车间以及办公室等附属建筑。广南船坞是广东近代最大的民用船舶修造厂。在兴建船坞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装船修船工作。造船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铁板铁皮紧缺,只得以铅水铁代替,发动机则收购旧船废机和各厂的旧动力机件拼凑改装而成。民国4年冬,广南船坞自装的第一艘轮船下水,命名为“南和”号,排水量1000吨,时速7海里。不久,第二艘轮船“北合”号建成。该船为木壳船体,主机为日本产320匹马力内燃机,排水量1800吨,时速8海里,是广南船坞建造的最大轮船,也是广东近代建造的最大轮船。第三、第四艘轮船排水量均为1200吨,时速为7海里,分别命名为“东成”号、“西就”号。以上4艘轮船分别航行于天津、青岛、上海和海口、越南河内和西贡。总计民国3年至6年,广南船坞共建成大小轮船16艘,航行于国内外航线,业务兴旺。民国6年,谭礼庭又设立广兴轮船公司,在广州白蚬壳(今广州港河南作业区一带)筑堤修建公司仓库和码头,专营航运。谭礼庭兼营商业、造船、航运,实现自造自购自运。
  民国12年(1923),孙中山领导革命军在广州出师北伐,急需征调轮船供军用。谭礼庭乐于支援北伐,将20多艘30~1000吨的轮船应征,并随船服务,奔走于三水马口、广西梧州等地。后将这批轮船全部送给孙中山用于北伐军事。民国13年至14年,行驶于海口的“南和”号在雷州木栏头失事沉没,“北合”号因机器损坏入坞修理,其他较大的几艘轮船,也因航行日久而需维修,业务受到巨大影响。此时,恰逢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需要船坞修理海军舰艇,几经磋商,谭礼庭将广南船坞所有厂房设备及大小船只,以毫银45万元售给政府,并议定先由政府接收,以后陆续付还价款。但此项价款最终未能付还。
  谭礼庭还曾经营过煤业。清宣统三年(1911),他在广州河南金花庙开设安兴祥煤店,代理法商经营越南鸿基煤,以自己经营的江州公司的船只运输,获利不少。后来生意被人所夺,心有不甘,遂于民国8年(1929)以3万元承购在韶关附近钩咀岭和丝茅开采煤矿的协兴公司的矿权和全部设备,又以20万元购买一批开矿用的轻型路轨和运输器械,于民国20年成立富国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又在广州黄沙设总公司,直接销售富国煤矿公司所采之煤。民国24年全矿产量达到13.73万吨,职工有2000人左右。为推广家庭用煤,谭礼庭仿效上海制作煤球,以白铁煤油罐改制成煤球炉送给用户,还生产出以生铁铸造的炊事、取暖两用煤炉。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广州、韶关等地相继被日军侵占,谭礼庭经营的富国煤矿遭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谭礼庭将矿区剩余财产全部捐予岭南大学作复校基金。
  广州解放前夕,谭礼庭迁居香港。建国后,应广东省人民政府之邀回广州清理富国煤矿公司财产,并定居广州。富国煤矿公司于1958年更名为曲仁煤矿公司。1966年在广州病逝。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江门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