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潮州市 > 地名

文祠镇

地名:文祠镇隶属:潮安区
行政代码:445103116代码前6位:445103
长途区号:0768 邮政编码:521000
车牌号码:粤U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1.8万人人口密度:251人/km2
辖区面积:71.7平方公里
简介
南社村  南社村南社村包括埔上、寨顶、寨下、庵前、岭后曾5个自然村。主村埔上,创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江姓,先辈江必财从福建汀州淮阳迁来。因村处平埔之上……[详细]
如意溪村  如意溪村如意溪村包括翁厝、张厝和三家庄3个自然村。翁厝为翁姓,张厝为张姓,三家庄为邱姓。因这里有一小溪,溪名如意,故统称为如意溪。最早创村的是三家庄……[详细]
坪坑村  坪坑村坪坑村包括谢厝、张厝、堤头、寨后、黄土溜5个自然村。主村张厝,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登荣合佩张镝万到此创乡。谢厝为谢姓,堤头为谢姓,寨后为……[详细]
西社村  西社村西社村包括松坑、鸭头洋、鸭背、樟坑、太平坑5个自然村。鸭头洋、鸭背、樟坑都为廖姓;松坑、太平坑都为李姓。主村鸭背,因地形似鸭的脊背得名,村创于……[详细]
下赤村  下赤村下赤村包括赤水陈、坑仔李、洋洞和下赤水4个自然村。赤水陈创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先辈陈懂家从福建莆田石榴花脚迁来。洋洞、坑仔李都为李姓,……[详细]
赤内村  赤内村赤内村,位于赤水村之内,即比赤水更深入,故称赤内。全村皆林姓。村创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先辈林积儒来自潮州城望京楼。赤内是个“水果之……[详细]
小行村  小行村小行村包括杨厝、莲塘廖和陈厝3个自然村。过去,村前道路人来人往,逐步形成厝头埔有小贩集结,故人们以行人众多的反意,称该村为小行,并将3个自然村……[详细]
石柱坑村  石柱坑村石柱坑村原称石头坑,因村前后多石头得名。1958-1988年称钢石,1989年改称石柱坑。廖姓,先辈廖六一(得安)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详细]
简介
上赤村  上赤村上赤水村包括曾厝、桐树下、长美3个自然村。这3个村位于赤水上方,故统称上赤,又称上赤水。曾厝又称赤水曾,曾姓,先辈曾振明于明嘉靖四十年(156……[详细]
李工坑村  李工坑村李工坑村包括李工坑、黄竹洋、葵埕3个自然村。主村李工坑,雷姓,畲族。相传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先辈雷承车从福建汀州龙岩迁来。那时此地已有……[详细]
坑美村  坑美村坑美村俗称陂坑尾,村创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现有江、刘、张3姓,江姓先辈来自登荣都的赤水江,张姓先辈来自登荣都合佩,刘姓先辈来自饶平县坪……[详细]
石坑村  石坑村石坑村包括柴杭、仙谷、秉坎、麻池下、大路下5个自然村。主村柴坑,因过去村民大多经营木材买卖而得名。柴杭为翁姓,先辈翁世茂;大路下为谢姓。200……[详细]
楠木翁村  楠木翁村楠木翁村,翁姓,先辈翁木居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从水南都饶砂(今磷溪饶砂)迁来,当时这里已有江、文、刘、巫4姓,现仅有翁姓。村因昔时四……[详细]
新北村  新北村新北村包括云路头、新厝下、庵边、丁厝寮4个自然村。主村云路头,创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先辈邱继阳从饶平迁来。新厝下为廖姓,庵边为谢姓……[详细]
银潭村  银潭村银潭村创于明代,有黄、郭、张、魏、杨5姓。主姓黄,先辈饶氏(女)从饶平道韵迁来。该村昔称饶韵潭,意在纪念饶氏从道韵迁此,村前有一深潭承纳北来之……[详细]
河塘村  河塘村河塘村包括东坑、李厝坝、和尚山、月宫、河塘5个自然村。主村河塘,创于明万历三十年(1606年),曾姓,先辈曾无攀来自文祠的苏山村。因村前溪流河……[详细]
楠木村  楠木村楠木村创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村因昔日四周多楠木,故名。先辈张派元从登荣都竹园迁来。该村原有张、翁、巫、关、蓝、林马、兴、苏、谢10姓……[详细]
望岭村  望岭村望岭村创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翁姓,先辈翁彬友来自文祠的柴杭。村因处于高山峻岭之上得名。竹木、水果和茶叶为该村的主要收入。2005年……[详细]
中社村  中社村中社村包括寨下、樟培、石门、山下、西寮、柴桥、长背山、后径、文和坑、苏山、上江、下江、上珂、下珂14个自然村。寨下创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详细]
竹园村  竹园村竹园村包括竹园、宫前、大东垭3个自然村。主村竹园,以盛产竹子得名,张姓,先辈张仲信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从福建兴化莲花石璧村迁来,宫前为……[详细]
东社村  东社村东社村包括合佩、圆墩下、茶輋3个自然村。主村合佩,村名取“续祖继业”之义,张姓,先辈张霖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从福建宁化迁来;圆墩下为谢姓……[详细]
赤水村  赤水村赤水村,又称赤水江。这里是旱区,俗谚云:“三日无雨赤地千里,点钟(1小时)大雨积水成涝”;村因此得名。曾有江、陈、丁、尤4姓,现均为江姓。江姓……[详细]
  文祠镇(Wéncí Zhèn)潮州市辖镇。在市境北部。驻地清初建圩 ,并建文章祠,圩因祠名。1956年称文祠乡,1960年成立文祠公社,1987年建镇。文祠镇位于潮安县东北部山 区,距离潮州市区12公里,辖2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8万人,总面积71.7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农民人平收入2786元。  文祠镇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水果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盛产橄榄、枇杷、杨梅、青梅、柿、黄皮等,品种繁多,“文祠橄榄”、“鸭背柿”久负盛名。水果种植业是文祠镇的主要经济支柱。近几年来,文祠镇党委、政府提出“希望在山、发展在外”的经济发展战略,依据文祠的地缘、人文优势,做活“山”字文章,大力发展“三高”、“四化”农业,扶持水果种植,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全镇拥有潮州市综合开发示范场、亨渝鳗种场等“三高”种养场15个,其中较上规模的农业基地7个。市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场占地面积近3000亩,以种植橄榄、龙眼、荔枝、杨梅等优质高值水果为主,兼养殖肉猪、鸡、鳗,形成立体种养格局。镇以其为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一个,带动一批,使全镇的“三高”农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镇水果种植面积21997亩,茶叶1620亩,水产养殖892亩,水果总产达2512.5吨。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文祠镇党委、政府决定把扶持发展优质杨梅、枇杷生产作为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实施“一村一品”。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开发种植,进一步调整全镇水果种植格局,改良水果品种结构,增创水果生产发展新优势。2002年大规模引进“早钟六号”枇杷、“东魁”杨梅。全镇落实“早钟六号”枇杷种植面积300亩,“东魁”杨梅200亩。  -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文祠镇交通发达,省道汕凤公路、县道文赤公路贯穿全境,村镇道基本实现水泥或泥沙路面化;镇区拥有日产400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3.5万伏变电站和年发电量500万千瓦以上的架桥潭发电站,建成3座移动电话数码基站,程控电话容量4608门,实装机28.35门;国税分局、山区中心法庭,交警中队、车辆检测线相继落户文祠,使文祠逐步发展成为潮安县东北部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旅游景点  在投资环境日趋完善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订出台若干优惠措施,吸引不少外来客户前来投资置业。在镇落户的企业有金曼酱油厂、银龙饲料厂、珍源矿泉水厂、潮宝纯净水厂等10多家。在此基础上,镇抓住省实施旅游扶贫和市创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镇“文化经济”,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创办省旅游扶贫项目李工坑畲族民俗文化村,成为提升潮州旅游品位的新亮点。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潮州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