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湖镇 | 隶属:潮安区 |
行政代码:445103105 | 代码前6位:445103 |
长途区号:0768 | 邮政编码:521000 |
车牌号码:粤U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51万人 | 人口密度:2741人/km2 |
辖区面积:20.1平方公里 |
| 简介 |
鹳二村 | 鹳二村鹳二村位于鹳一、鹳二、鹳三三个行政村的中间,南与东凤镇接壤,现有耕地面积919亩,人口3484人,是潮州柑生产基地,2005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详细] |
鹳三村 | 鹳三村鹳三村东与龙湖村相接,西接鹳二村,南接东凤镇,北接鹳四村,现有耕地面积1059亩,人口3507人,是潮州柑生产基地,2005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详细] |
鹳四村 | 鹳四村鹳四村位于龙湖镇西侧,潮汕公路和镇道龙鹳路贯穿该村,道路四通八达。全村总人口4112人,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8亩。传统农业农……[详细] |
鹳一村 | 鹳一村鹳一村位于龙湖镇西南部潮汕公路两侧,毗邻金石镇和彩塘镇。现有人口4112人,耕地面积900亩,海外侨胞300人。鹳一村(鹳巢村),相传,古时村……[详细] |
银湖村 | 银湖村银湖村,位于龙湖镇西北部,人口5033人,主姓吴,相传宋末元初先有蔡、曾、刘等姓氏的居民在此定居,古称院上乡,1914年以前属海阳县隆津都奇古……[详细] |
后郭村 | 后郭村后郭村,位于镇政府西北面3.2公里处,南面与银湖村相邻,东与湖边相接,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人口1953人,旅居海外侨胞约400人。元代创村……[详细] |
湖边村 | 湖边村湖边村,在镇政府西北3.5公里处,东望阁洲,西邻后郭,南连银湖,北接塘东,为全镇最小的一个建制村。人口800人,海外侨胞50多人。有黄、李、林……[详细] |
阁一村 | 阁一村阁一村又称郑厝,与阁二村合称上阁洲村。上阁洲村原名凤阁洲上村。明嘉靖年间创乡,1914年前为海阳县登隆都之一村。相传,创乡时该地是一片韩江冲积……[详细] |
| 简介 |
阁二村 | 阁二村阁二村与阁一村合称上阁洲村,东邻韩江,北邻阁一村,南邻下阁村,西东升村,现有耕地面积630亩,人口3016人,是传统竹艺生产专业村,相传已有4……[详细] |
塘东村 | 塘东村塘东村,在镇政府北面4公里处。北与浮洋镇隔界,由塘东大自然村中的上蔡、下蔡、方厝、上舒、下舒、土头和陈陀、曾厝二个自然村组成。因其位于塘畔之东……[详细] |
东升村 | 东升村东升村又名塘东刘,是由塘东大自然村中的刘厝独立成立的行政村,地处于龙湖镇北面,有刘、杨等姓氏,以刘姓为主,总人口3222人,村域面积约1平方公……[详细] |
下阁村 | 下阁村下阁洲村,原名凤阁洲下村。1914年以前为海阳登隆都之一村。明末创村。相传创村时此地是一片韩江冲积沙洲,为凤凰栖息之洲。故名。距龙湖镇政府2公……[详细] |
三英村 | 三英村三英村,俗名沙夜(沙夜是靖蜒的潮州俗名),与上社(又称洋佘)自然村合建为一建制村,有成、李、林多姓氏。位于镇政府北面0.5公里外的辆江西岸,村……[详细] |
市尾村 | 市尾村市尾村与市头村合称龙湖村,位于龙湖村南端,与东凤镇接壤,耕地面积947亩,人口4810人。现有许、林、黄等13个姓氏。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详细] |
市头村 | 市头村是龙湖镇人民政府所驻地,与市尾村合称龙湖村,古称塘湖寨,旧志称龙湖市。东靠韩江,西与鹳巢村接壤,南接市尾村,北与三英村毗邻。人口6000人。北宋时……[详细] |
龙湖镇镇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现有人口55123人。2002年全镇工业产值8.9亿元,比增11.4%,外贸出口产值1800万美元,工商税收1331万元。 龙湖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位市头、市尾村的龙湖寨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寨内名文古第巨祠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人文特色较为浓郁,名特产品闻名遐迩,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镇一方面加强对龙湖寨的保护和管理,一方面着力向外宣传龙湖寨旅游资源,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这里投资置业。 龙湖镇委、镇政府坚持“工业立镇”的发展思想,认真分析经济形势,正视经济发展0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外引内联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扶持规模企业发展的工作,使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坚持为企业搭好台,让企业唱好戏,精心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商贸活动,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做活外经贸文章,壮大外向型经济实力,扎实推进“外贸活镇”的发展步伐,全镇形成了以陶瓷、服装、鞋料制品等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3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8家,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家,年纳税超50万元的企业4家,出口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6家。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在抓好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聘请了广州地理研究所专家对镇进行全面勘查和规划,初步形成了全镇总体规划,为全镇村镇建设提供了蓝图。有l万伏变电站1站,燃气库1座,有13个村和市镇区约90%人口用上自来水,生产生活用水便利;电话装机容量达18000门,已开通9500门,电话普及率达到84%。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全镇共落实粮食种植面积35155亩,粮食产量18919吨,农业产值17764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996元。农业生产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新建成村级农贸市场2个,农村市场贸易活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镇有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和14所小学,教育设施符合“普九”要求,高考、中考连年取得好成绩;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广泛开展,已建成村级文化公园1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民政等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