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亦肖
亦肖先后在村内小学、百侯中学读书。民国25年(1936)5月,他在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由党组织派回大埔以教书职业为掩护开展建立和恢复地方党组织工作。他在百侯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领导并组织青年抗日救亡组织“百侯民众读书会”,建立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与发起组织百侯时代剧社,推动地方的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6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受党的指派,到香港参加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党干训练班。同年冬,他被中共韩江工委任命为中共埔东工委组织部长,从事饶和埔边区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重点领导百侯、石云、湖寮、高陂和上饶地区的工作。民国27年春至民国31年夏,他深入饶和埔边区和高陂等地,为恢复和建立党组织、推动抗日群众运动开展工作。民国31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他在患严重肺病的情况下,执行党的紧急指示,带病转移,自找职业,隐蔽身份,失去中共党的组织关系。
民国38年6月,亦肖接到组织通知回大埔参加工作,1952年2月重新入党,5月任大埔县人民法院副院长。1952年以后,因历史问题,他受到不公正待遇。1979年7月,组织恢复了他的党籍,重新安排其在大埔县博物馆从事革命史的搜集和研究工作。1980年7月,他被调至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1984年7月离休。1985年7月31日,广东省委组织部通知,杨亦肖党龄和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均从1936年5月算起,享受老红军待遇。
1999年7月,杨亦肖病逝于广州,享年81岁。
下一名人:杨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