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惠州市 > 名人

黄植桢

  黄植桢(1878~1935),字维周,惠阳县府城(今惠城区桥西)柏子树下人。惠州知名教育家。工诗词,精通历史和数学。早年任教丰湖书院,1910年后任惠州府两等学校、惠阳县立第二小学校长25年。治校注重言传身教,遴选教师要求德才兼备,教育学生谆谆善诱。主持校政期间,学生升中率达99%以上。“栽成后进,门无弃才,腾达者不可胜数”(张友仁语)。
  积极支持同盟会反清和孙中山讨袁(世凯)讨陈(炯明);爱国思想深厚,不吸洋烟,不用洋货;大力宣传历史人物的爱国行为,逢纪念日必集学生讲纪念意义,针对清末以来种种对外卑躬屈膝的行径,反复叮咛学生要记住列强的侵略野心。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后,他痛心疾首,刻了长条“毋忘五月七日国耻”和方形“毋忘国耻”两个印章,凡有经他手之册簿,均在封面盖上两印。兼任惠阳县教育会会长期间,组织星期演讲会,逢星期日请人演讲近代外交失败的历史或演出话剧,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励民众团结御侮,发愤图强。学生毕业前夕,常常写勉励的字条,盖上“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之印送给学生。
  努力振兴家乡教育事业,协同热心教育的人士在惠州创办梌山中学、惠阳县立一中,在惠阳广和乡筹办源头村小学。1921年,在惠州创建半工半读学校,收容一部分超龄失学青年,培训染织、藤器、蚕丝业的熟练工人。办校6年,培养学生逾600人。
  曾当选广东省参议会议员。热心公益事业,倡建惠州4个农贸市场,协助张友仁集资筑惠(州)樟(木头)公路并任该路董事会董事长。1935年病逝后,其弟植楠在惠州平湖门侧建“维周亭”,在南雄县创办植桢中学,以示纪念。在植桢影响下,黄氏家族人才辈出,27人毕业于大专院校,或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或任教师、教授、校长,或当高级工程师、律师、将军,“武达文通,一门鼎盛”,实为惠州独无仅有。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惠州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