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庙
阿婆庙座落在河源城南郊双下村,小地名属十二郁,离源城十华里多。这个庙建筑得算是雄伟,前后两进,有一进安放天后娘娘神像。安放娘娘的神龛庄严雅致。像前有一张神案很大,雕塑得很美观。神案上放有三个很大的香炉,让人烧香点烛,除放香炉外,仍有很大面积,让人放置奉神的供品。神案前有一个铁铸的鼎,是烧纸宝用的。庙前有一草坪,约有二三亩,庙的两旁及后面,竹木葱茏,很是幽静。庙门旁各有一个石狮子蹲着,栩栩如生。草坪上有两支用花岗岩石雕刻的桅杆,高高竖立,使整座庙显得庄严肃穆。草坪下面是小江河(即新丰江),河边有好多很大的石凸立在水中,这些石形状多样,很是好看。其中有一个较大较高的,相传以前会流出稻米,叫“出米石”。在阿婆庙门前一段河道,石多水急,颇为危险,所有经过这一河道的船只都对着阿婆庙焚香朝拜,并向水中丢下一些铜钱,以求平安通过。阿婆庙单在建筑和环境方面是一个游览的胜地。这座阿婆庙在解放前,城里的人以及邻近农村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知道的。信奉阿婆庙娘娘的人很多,他们都说阿婆庙娘娘很灵,因此阿婆庙的香火鼎盛,平时前去礼拜求签的人很多。如在春节,从年初一起前去拜神求签的人络绎不绝,整个阿婆庙从早到晚香烟迷蒙,人声喧闹,鞭炮震天。求签的人,向阿婆庙奉献油香钱很慷慨,所以阿婆庙的庙祝公收入十分丰厚,想做阿婆庙的庙祝公的人很多,要投标才能取得。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阿婆庙娘娘要回娘家探亲少驻,人们称阿婆庙娘娘出游。当天城里李姓组成一个会在将天亮时前去双下迎接娘娘神像进城,而双下村李姓、刘姓、陈姓、廖姓各大姓族各给成一个会以及各小姓联合组成一个会送娘娘进城。双下村的人几乎全部送娘娘进城。去迎接娘娘的会和送娘娘的会,阵容很是讲究,前面的是彩旗锣鼓,跟着是好几张八仙桌,每张八仙桌由两个人抬着,桌上是鲜花、石山盘景、奉神供品、香炉等等,每张桌放着一样东西。又接着是木札的小棚子,棚子上排列着经过挑选的漂亮而伶俐的十多个童男童女,他们穿着古装,涂脂抹粉,装扮成仙童玉女,摇头摆脑,挥扇舞巾,很使人喜爱。较大一点的会还有“叠笔”。所谓“叠笔”,是选一个男童经过浓装艳抹被支撑着站在好几米高的木柱子上,在上面做一些舞蹈动作,人们感到他在上面很惊险,但又很好看。大约上午八点多钟,阿婆庙娘娘的神像,在各个会的簇拥下由朱门亭向上城南门进城。当时源城上城有城墙,只有城门可以出入。这时在南门城墙上以及城门内外,站满了衣着美观的红男绿女,在观看迎接娘娘盛况,十分热闹。娘娘进城直往上城北直街石狮李屋,石狮李屋在阿婆庙娘娘进城前已在门前搭好一个木亭子,亭子很大,比现在鸣凤桥的亭子还大,内设有神座香案等等,方便人们拜神求签。阿婆庙娘娘在石狮李屋的亭子休息了一会,便进行出游了。这天十分热闹,不单城里的人放下事务观看娘娘出游,就是城郊四乡农民,以及远处农村在城里有亲戚朋友可以给予食住的农民,也在娘娘出游前来到源城,观看娘娘出游。阿婆庙娘娘出游后的第二天即正月二十日举行“办会”,“办会”可热闹极了。在当时文娱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这一天算是城里一次热闹的文娱活动了。大约上午九点多钟,为阿婆庙娘娘“办会”了。那时城里所有娘娘神像会经过的大街小巷两旁聚集着很多人,这些人大都穿着新年添置的新衣,尤其是小孩更穿着很漂亮,在等候着“办会”的到来。所有“办会”经过的大街小巷两边大户人家门前都摆着桌子,桌子上放置鲜花鲜果、香烛以及供品,当娘娘神像来到时,焚香烧鞭炮,一些善男信女纷纷下拜,十分庄重。“办会”的行列是壮大而讲究的,由那几个会一个接一个先行,这些会每个都有彩旗锣鼓,几张八仙桌,一两个木棚子,接连起来有两三百公尺长,整个队伍彩旗飘舞,锣鼓喧天,鞭炮轰鸣。这些会过了,接着是阿婆庙娘娘的神像。娘娘神像坐在一顶敝蓬的轿子,轿子由八个衣着一律而又美观的大汉抬着,轿子两旁各有两个扛着金属香炉的人,香炉内焚烧着柏子树,放出浓烈的香味。娘娘神像一到,两旁观看的人大都下拜,不少人口中喃喃细语,在祈求娘娘保护平安赐与吉祥。娘娘神像后面是一大群兴高采烈的人。这“办会”队伍游过上城、下城、上角、下角等地就回到石狮李屋。从这时起人们挤拥着向娘娘礼拜求签,直至晚上八九点钟。次日从天亮开始人们又挤拥着拜神求签。李姓的人叫娘娘做姑婆,去礼拜姑婆的李姓人很多很多。这样热闹挤拥情况有三、四天。在这几天里,一些“办会”的当事人收入的油香钱很可观。
过了这挤拥拜神的三四天,传出消息说,娘娘迟两天要回宫了。这就是催促那些要拜神求签的人,赶快去拜,这样,庙祝公及一些当事人就又多收入油香钱了。庙祝公千方百计利用阿婆庙娘娘发财。因此流传着:“阿婆庙,富了庙祝公,穷了双下人。”这是因为每年春节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双下村阿婆庙拜神求签,这些人中有不少是与双下村人家沾亲带故的。他们就顺便带些年糕红本之类拜年礼物到亲戚或朋友家里拜年,这些人家在新年期间不能不接待客人并招待一餐饭。在那民不聊生的时代,农村人家招待客人一餐饭可不容易,如又遇到接连几天都有这样的客人,那就非借债不可了。因此说“穷了双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