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鸿
刘锡鸿,原名锡仁,号云生,广东番禺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中举人。早年从广西左江道张敬修襄赞军事,镇压两广三合会,旋补刑部员外郎。后随毛昶熙督办河南团练,镇压捻军。同治二年(1863),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时刘已回广东,因性情孤傲,与乡人议论多不合,颇为失意,郭嵩焘爱其才,怜其不遇,极力栽培。翌年,郭嵩焘设立省团总局,请刘办理团务。光绪元年(1875),郭嵩焘授福建按察使,三月,上 书恭亲王奕■言斤,论海防事宜,提出4条建议,一是急通官商之情,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制轮船机器,指出招商局“官专其事”之弊;二是通筹公私之利,指出由官经理轮船,有支销经费之烦而未得其利,主张由商人公举的市舶司来管理;三是兼顾水陆之防,主张全方位向西方学习;四是先明本末之序,“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又末中之一节也”。如果只想通过造船制器来求自强,“适恐足以自敝”。书成,郭嵩焘先给刘锡鸿看,请他评论。刘对第四条尤为赞赏,说“系目今治乱转移之大机”,“论时事十分透彻,论治谈十分精要。”但实际上,刘锡鸿虽仍与郭嵩焘交好,而观点并不相同,他主张的“朝廷政教”,不含有学习西方的意义,而仍是“责罚严明,用人得当,以立天下之纲纪”。他还对王运说“洋炮、轮船不足学造”。七月,郭嵩焘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刘锡鸿积极营谋随同出洋,初托丁日昌推荐,继托郭嵩焘好友朱孙治。郭嵩焘说:“刘锡鸿出洋有三不可:于洋务太无考究,一也;洋务水磨工夫,宜先化除意气,刘锡鸿矜张已甚,二也;其生平好刚而不达事理,三也。”朱孙治表示刘将不干预实际事务,郭怜其穷困,遂奏请任为参赞。八月十三日(9月30日),诏命原定的副使许钤身改充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十五日(10月2日),诏命刑部员外郎刘锡鸿开缺,以五品京堂候补,并加三品衔,充出使英国副使。这是军机大臣李鸿藻之意,目的是牵制郭嵩焘。翌日晚,刘访郭嵩焘,责以不应只保举他为参赞,言词激愤,两人从此成为仇敌。刘锡鸿公开宣称自己受命于军机大臣,事事与郭嵩焘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