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刘营镇 | 隶属:三台县 |
行政代码:510722135 | 代码前6位:510722 |
长途区号:0816 | 邮政编码:621000 |
车牌号码:川B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4.32万人 | 人口密度:490人/km2 |
辖区面积:88.17平方公里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古称“刘扎营”,又称“刘家营”。相传汉昭烈帝刘备入蜀,与刘璋相距,屯兵扎营于此,故得名。治地位于县北面,距县城20公里,北距绵阳45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12′,东经104°56′。刘营既是历史文化古镇,又是省级重点集镇和省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镇。 全镇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4平方公里。镇辖27个行政村, 1个居民委 员会。有土地3143公顷,耕地267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09亩。主要河流2条,涪江河最大,在辖区内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4343顷,森林面积4148顷,森林覆盖率达96%。镇境东与花园、老马、里程以涪江河心为界,南与灵兴镇接壤。西与苏河、新鲁镇毗邻,北与芦溪镇相连。镇内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镇域以丘陵为主,兼有涪江冲积平坝。海拔高度410米左右,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水利条件优越,丘区有都江堰人民渠六期百里渠控准,平坝有涪江大围堰自流灌溉,还配套建有小(二)型水库4座、电力提灌站38座、山平塘252口等水利设施。镇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16.4℃,日照时数1378.4小时,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3毫米。 刘营镇位于县城北19公里,绵阳市南41公里,“绵三”路贯穿南北,刘营至交锋公路横贯东西。涪江河由北向南流过东部,苏家河由西向东流经西域。辖3个办事处,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198人,幅员面积8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16亩。是省技术综合开发工程试点镇,省、市小集镇建设试点镇,县级文明卫生集镇。农业物阜粮丰。实施优质辣椒、蔬菜、水果、粮油“四个一万亩”工程卓有成效。乡镇企业基础雄厚。有国家粮食储备库、三台钢厂、长兴食品厂等骨干企业21个,造纸、建材、炼钢及工具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文化古镇,有明清会馆“广东馆”、“香积寺”等一大批文物保护景点。 历史情况 刘营镇古称“刘扎营”,又称“刘家营”。相传汉昭烈帝刘备入蜀,与刘璋相距,屯兵扎营于此,故得名。治地位于县北面,距县城20公里,北距绵阳45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o12’,东经104o56’。刘营既是历史文化古镇,又是省级重点集镇和省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镇。 地理情况 刘营镇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4平方公里。镇辖2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有土地3143公顷,耕地267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09亩。主要河流2条,涪江河最大,在辖区内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4343顷,森林面积4148顷,森林覆盖率达96%。镇境东与花园、老马、里程以涪江河心为界,南与灵兴镇接壤。西与苏河、新鲁镇毗邻,北与芦溪镇相连。镇内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镇域以丘陵为主,兼有涪江冲积平坝。海拔高度410米左右,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水利条件优越,丘区有都江堰人民渠六期百里渠控准,平坝有涪江大围堰自流灌溉,还配套建有小(二)型水库4座、电力提灌站38座、山平塘252口等水利设施。镇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16.4℃,日照时数1378.4小时,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3毫米。 - 自然地理 三台县刘营镇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3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属川中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三台县刘营镇地处四川盆地中西北部,大地构造分区为扬子准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旋扭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全部由褶皱构造组成。土地承载能力在2.5—2.8kg/cm之间,无地质断层。根据土壤内部水、热、气、肥与作物生长的协调程度,三台刘营镇可划分为五个地貌类型区:东部高丘中窄谷区、中部中丘中宽谷区、西部底丘宽谷区、沿江陡壁宽谷台地区。其中沿江平坝河谷区,分布于涪江、凯江、梓江、郪江两岸,包括现代河漫滩在内的Ⅰ、Ⅱ级阶地,呈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冲积坝。试验示范区属于径流缓慢,径流系数0.22,排水容易,年冲刷土壤量120683.6吨,流失氮、磷、钾养分10.59吨/年,土壤沙至中壤,土壤母质来源广,成分复杂,光、热、水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