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贵州 > 遵义 > 名人

郑珍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家族启蒙
  郑珍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农历三月初十生于遵义县西乡天旺里河梁庄玉磬山脚下(今鸭溪镇金钟村荷庄村民组)。先世为江西人。郑珍出生儒医之家,母亲是东乡乐安里三甲沙滩黎安理的三女。郑珍5岁时便由爷爷郑仲桥启蒙识字,后随父郑文清课读,11岁入私塾,12岁就读于遵义湘川书院,攻研四书、五经,涉猎诸子百家,性静持重,极嗜读书。母见其异,舍薄田,在郑珍14岁时举家迁东乡乐安里的尧湾(今禹门乡沙滩),与外祖父黎安理家就近而居,并拜舅父黎恂为师。舅父黎恂,曾任浙江桐乡县令,藏书甚丰。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每次舅父都满满地装一箱书给他。郑珍从早到晚肘不离案,衣不解带,一天要读若干万言,后又专心致志地攻读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的著作,仔细研究程朱理学。如此数年,学业上有了十分显著的长进,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集》等。他与莫友芝共同编纂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舅父见其过目成诵,聪慧过人,遂将长女许嫁于他。
  求学名师
  道光五年(1825年),侍郎程恩泽督办贵州学政,择优选拔他为贡生。程恩泽系汉学家,为当时宋诗运动领袖,指导他说:“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两汉之书。”勉励以以黔北先哲尹道真为楷模,赐字子尹,并指导郑珍读许(慎)郑(玄)之书,习宋代诗艺。于是,他进一步钻研文字的形、声、义的源流和先秦各种制度。当时的学者们都十分注重考据,他继承了这种传统,实事求是地做学问,既不随便标新立异,也不轻易附和苟同。两年后返遵,拜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为师,继续攻读汉学与宋学,并因此与其子莫友芝相识,共同探讨-、切磋诗艺,结为莫逆之交。
  科考不顺
  道光八年(1828年)考取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应聘为遵义启秀书院讲习,同年秋中举,与莫友芝联袂进京会试。候榜期间,留意搜购古籍秘本,闭门研读,竟落榜回遵。次年,受知府平翰聘,与莫友芝合纂《遵义府志》,历时3年,成书48卷、80余万字。其后,三次进京会试,均未中试,依例选为大挑二等,以教职补用。
  晚年讲学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古州(今榕江县)厅学训导、荔波县学教谕,继任镇远府学代理训导和荔波县学训导。每届任期虽不足一年,仍努力培训人才。回遵后,先后主启秀、湘川书院讲席,培育郑知同、黎庶昌、莫庭芝等一批俊彦。咸丰五年(1855年),有叛苗侵犯荔波,珍率兵守城。同治二年(1863年)大学士祁隽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郑珍辞谢不就。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七日,因咽喉溃穿而卒,葬于遵义禹门子午山。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遵义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