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错那县 | 隶属:山南市 |
行政代码:540530 | 代码前6位:540530 |
长途区号:0893 | 邮政编码:856000 |
车牌号码:藏C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1.5万人 | 人口密度:1人/km2 |
辖区面积:34979平方公里 |
| 行政代码 | 面积 | 简介 |
错那镇 | 540530100 | 570km2 | 错那县辖乡,县府驻地。1959年成立雪下乡,1970年改错那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境县中部,面积570平方公里,人口0.1万。曲(水)错(那)公路过……[详细] |
勒门巴民族乡 | 540530200 | | 西藏山南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详细] |
贡日门巴民族乡 | 540530201 | | 西藏山南错那县贡日门巴民族乡……[详细] |
吉巴门巴民族乡 | 540530202 | | “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在成为门巴族的自称。“门”指的是西藏东南部的门隅地方。“巴”是人的意思,“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各地的门巴族,由于……[详细] |
麻玛门巴民族乡 | 540530203 | | 西藏山南错那县麻玛门巴民族乡……[详细] |
库局乡 | 540530204 | 304km2 | 错那县辖乡。1959年建库局乡,1970年改公社,1987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南与不丹国接壤。面积304平方公里,人口0.03万。不通公路,有洞嘎……[详细] |
曲卓木乡 | 540530205 | 1120km2 | 错那县辖乡。1959年建曲卓木乡,1969年改公社,1987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63公里。面积1120平方公里,人口0.11万。错(那)洞(嘎……[详细] |
浪坡乡 | 540530206 | | 西藏山南错那县浪坡乡 ……[详细] |
觉拉乡 | 540530207 | 1250km2 | 错那县辖乡。1959年成立觉拉乡,1962年6月由隆子县划归错那县,1970年建公社,1988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74公里。面积1250平方……[详细] |
卡达乡 | 540530208 | 1430km2 | 错那县辖乡。1959年建卡达乡,1962年6月由隆子县归错那县,1970年改公社,1988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1公里。面积1430平方公里,……[详细] |
错那县位于西藏南端,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面积34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万亩,草场面积120万亩,森林面积36.6万亩。总人口近1.5万。辖1个区公所,14个乡,67个村民委员会。 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吐蕃王朝时期,错那一带属约茹所辖。元朝时属扎由瓦万户府领辖。约公元14世纪,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民主改革前,错那宗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而门隅的大部分地区则在本世纪上半叶被印度非法侵占。1959年5月5日错那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山南专区(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错那。 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降水多、气候湿润,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一类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冬春寒冷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588小时,年无霜期49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龙卷风、水、雪、雹、霜、虫、旱等。 矿产资源有:砂金、泥炭、铁、锡、磷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国家列入一、二类保护的动物达10多种,以及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胡黄边、长蕊兰、锡金海棠等。木材蓄积量604.3万立方主。水能蕴藏量达数十万千瓦。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错那县的经济结构系半农半牧,农、牧、林、副业并举。农作物以青稞、小麦、油菜、豌豆、蚕豆为主。主要饲养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等。副业为采茶和药材采集等。 瑞有装机容量750千瓦的电站1座,以及木材加工厂1家。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产品有氆氇、卡垫、藏被、围裙、藏刀、木碗、竹器、藏鞋、 民族帽等。 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县除一个乡外,均通公路。 名特产品主要有虫草、麝香、勒布木碗、卡垫等。 错那,海拔4370米,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商业、金融、邮电、气象、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勒布亚热风景区,山势陡峭,森林茂密,风景秀丽,亚热带植物满目皆是。门巴族人古老的风情民俗等人文景观又能可为游人带来一种自然纯朴的观感和享受。 全县有寺庙9座,分属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其中以觉拉寺、达旺寺、贡巴子寺、扎同寺、卡达寺最为著名。勒布石木扎圣地和扎同嘎布顿点经塔也常年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朝圣和浏览。 自然地理 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 属喜马拉雅山山脉。 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降水多、气候湿润,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一类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冬春寒冷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588小时,年无霜期49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龙卷风、水、雪、雹、霜、虫、旱等。 错那县拥有众多种类的植物,成为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高等植物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其中,有国家保护树种,一、二类商品木材数十种,还生长着素有“错那箭竹”之称的大量成片竹林。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有几十种。著名的药材有黄连、天麻、红景天、五味子、虫草、贝母、黄芩、当归、党参等;野果类有:木瓜、山丁子、猕猴桃、山核桃、杏桃、草莓、蔷薇果、枸杞、沙棘、花椒等。 野生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一类动物有:孟加拉虎、金钱豹、雪豹、小熊猫、藏野驴、野牛等;二类动物有:猕猴、棕熊、中不像、黑熊、天鹅、秃鹫、藏雪鸡类动物 有岩羊、狐狸等,此外,还有贝母鸡、野鸡、野鸽、蛇、黄羊和鱼类等。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沙金、炭、铁、锡、铅、锌、锑、粘土、磷等十余种,蕴藏量上万吨。境内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潜力。一是勒布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尤其是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民族文化别具一格。二是勒布“什布扎”圣地和“洞仓”朝佛圣地,闻名区内外。三是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及地热喷发点,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可谓称得上是中国沙棘之最。 历史沿革 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 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 约公元14世纪,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民主改革前,错那宗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而门隅的大部分地区则在本世纪上半叶被印度非法侵占。 1959年5月5日错那县人民政府成立。 2004年辖1个区公所,14个乡,67个村委会。 2005年辖:错那乡 觉拉乡 扎洞乡 吉松乡 卡达乡 库局乡 曲卓木乡 洞嘎乡 兰普乡 廓麦乡 勒布区 经济概况 农牧业 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截止2000年底,全县耕地面积24342亩,粮食总909.03万4,比1996增产万斤;油菜籽产量53.11万斤,比1996年增产14万斤,牲畜存栏数12.8万头(只、匹),出栏率达26.15%,比1996年增长17.68%,成畜死亡率3.5%,比1996年下降2.73%,肉奶类产量分别为 126.5 万斤、 379 万斤,比 1996 年长 37.4% 、 45% 。 工业 错那工业以森工企业、手工业和采矿业为主,以木材加工厂为在龙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营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0 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264 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54% 。其中工业产值 125 万元,比 1996 年增加 35% ;乡镇企业产值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37.5% ,多种经营总产值 51 万元,比 1995 年增长 19% 。 重点工程项目 “九五”期间,全县基本建设项目总数有 21 个,总投资 4969 万元。其中:农牧业开发项目投资完成 180 万元,投资项目一个;电力投资完成 110 万元,项目 10 个;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完成 2800 万元,项目 5 个;社会服务业、卫生、 2 体育、文化和广播影视业投资完成 350 万元,项目 5 个;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投资完成 170 万元,其他行业投资完成 469 万元。 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多年来,特别是 1979 年以后,错那县与其他地区一样,经济取得了世大的成就,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2000 年,农村经济总收 632.98 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5.2% ,第三产业 554.1 万元,比 1995 年增长 34.2% 。财政坚持“森林开发、矿产开采、税收征管”三个突破口来努力增加收入,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来扩大县财政收入渠道。财政收入完成 103 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87.3% 。 行政区划 错那县辖1个镇、1个乡、1个办事处,2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 勒布街道 总人口741人。 错那镇 总人口2468人。 觉拉乡 总人口4940人。 卡达乡 总人口2261人。 曲卓木乡 总人口4078人。 库局乡 总人口371人。 浪波乡 总人口4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