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河南 > 开封 > 名人

何福同

  何福同(1892.1.2~1977.9.4),开封市人。自幼酷爱武术。清宣统二年(1910),从山东拳师薛阴美学太祖门拳械。他身高、膀阔、力大,加之勤学苦练,武艺日精,尤擅长春秋大刀。1922年5月,冯玉祥第一次主豫,任河南省督军,当时在省会开封省政府大门前广场举行的欢迎会上,何福同表演的春秋大刀,技法娴熟,虎虎生风,令观者叹服,由此获得冯玉祥亲笔署名的奖状,及亲书"赠给何大刀"的条幅,并获奖金500块大洋及奖品一口大刀,从此"何大刀"闻名于开封。冯玉祥责其创办国术社,以实现孙中山先生富国强民之精神,为此,何福同联络开封清末秀才、私塾先生朱微之,师弟孟广泰(时称孟大枪),擅长棍术的蔡文彬等人,于1924年在开封宋门里蔡河湾街的泰山庙内成立一个国术社,取何大刀、孟大枪之大字,何福同之同字,命名为"大同国术社"。他身为粪业工人,每天身背粪筐,手执粪叉,走街串户,清拾粪便,晚上还要去国术社教武授徒。国术社的灯油钱及茶水费多由何福同支付,而他从不收取任何报酬。何福同为人忠厚,性情开朗不保守。他经常讲:各门都有所长,谁的好就向谁学。当时河北有位擅长牛角拐的张老师,多次看何福同的女弟子刘玉华练功之后,欲将牛角拐传授给她。刘玉华向何福同说明此意后,他很高兴地鼓励她好好学、好好练。由于练武者日众,泰山庙地方又小,何福同随购买胭脂河街路东一处大院(今皮件厂所在地)又创办了中州国术社。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的国术爱好者慕名前来学艺,常年在此练武者有五六十人之多。何福同聘请先生教《三字经》、《百家姓》等文化课,家境贫困者管吃住。有一安徽武师因无钱返乡,他亦提供路费。中州国术社终因经济困难而停办。
  30年代何福同任河南国术馆武术队队长。1946年3月,中州国术研究社在开封创办,发起人刘元凯擅长太极拳、形意拳,尤长于太极推手和技击。何福同与徐芳、徐文炳、卢问渠、赵振尧、陈照丕、温敬铭、马礼堂等均是该社各流派名手。
  何福同不仅传授武功,同时注重武德教育,他常告诫弟子:学国术首先不能狂妄,要尊老爱幼,扶弱济贫,诚实待人,不欺软怕硬,不惹事生非,不叛国投敌。这些教诲对弟子们产生了深远影响。著名弟子有杨桢、刘玉华、杨青云、唐文玉、朱瑞云等。大弟子杨桢(开封籍),曾获河南省国术省考(打擂)武士称号,练就金钟罩铁布衫,时称"铁臂杨桢"。1940年,为反抗日军的抢劫,曾与十几名日本兵拼杀,打死几名日本兵后,大腿被子弹击中,随被日军刺刀刺死。女弟子刘玉华(另立传),1935年10月在中华民国第六届运动会上,获女子弹丸射第一名,女子单人拳术(大红拳)第三名。1936年6月,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国术队赴德国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表演双刀及与队友傅淑云(女)合练的对打拳,功夫精湛,首次将中华国术展现于全世界。成为体育名家后她回忆说:"这都是深受老师思想影响所致。"
  50年代初,因修房屋,何福同的腰被大梁砸伤,以后主要是指导弟子练功。1977年9月4日在开封去世。
  长子何俊(1917~1995),常年随父练武,40年代曾任68师国术教官。一生授徒众多。1995年11月,被河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河南省武术老拳师"称号。三子何如(1932.1.23~),自幼随父练武,颇得真传。一生从事武术事业,擅长春秋大刀、少林柔拳、双鞭,新创少林金刚拳。80年代初,应聘郑州武术专修学院,任总教练,前后二十余年。他亲手教授的学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有数人获得金牌奖。弟子朱天喜任该院院长,参加1982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获金牌奖。日本《武术》杂志,1993年秋季刊曾刊登何如与朱天喜的练功照。1988年3月26日,何如在开封创办"中华少林武术馆",授徒数千人。1990年任开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95年11月被河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河南省武术老拳师"称号。何如根据几十年练武实践及心得著有《少林禅头趟拳》(与刘玉华合著,1986年第1期《少林武术》),《少林大刀规定套路》(载于1998年12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少林拳系列规定套路》书中),《少林金刚八式》(2000年7、8期《少林与太极》)。孙何大放,何如长子,自幼随父练武,1973年、1979年两次参加河南省武术观摩大会,获枪术、双刀、双鞭3项第一名。孙何德明,何如次子,自幼随父练武,1994年考取河南省一级拳师,1996年参加全国武术演武大会,获全国体育竞赛优胜奖第二名。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开封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