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原来无一物,何处着尘埃。”表示不同意秀的理解。弘忍于上元二年(675年)卒,秀就在江陵当阳山居住,四方佛徒听说,纷纷前往朝拜。神秀道誉芳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诏神秀赴京都,用轿抬着他上殿,并亲自对他行跪拜礼。道场设在宫内,供施优丰,经常向他询问道法,敕封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彰其德。当时王公贵族、京城读书人和老百姓争着去行跪拜礼,望尘拜伏,日有万计。到中宗孝和帝即位,对他更加崇重。中书令张说曾经问法,执行弟子礼,回去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庞目秀眉,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当初,神秀与慧能德行相等,彼此切磋经法,互相交流,毫不保守。神秀进京后,曾奏天后,请追能赴京都,能坚决推辞。秀又写信给能,述说帝意征之,能终不起程。他对使者说:“吾形不扬,北方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且不可违也。”终于没有超过大庚岭而终。天下散传其道,谓秀宗为北,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神龙二年(706年)神秀卒,士庶皆来送葬,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岐王范燕国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其碑文、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弟子普寂、义福为朝野所重,都是继承神秀的道法。
下一名人:冯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