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张炎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归国,童年在故里就学发蒙,因家贫仅读三年私塾便辍学,到广州湾(今湛江市)与人打工度日。
民国8年(1919年),张炎经其堂兄张世德引荐参加粤军,开始戎马生涯,深受孙中山-影响,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由于勤奋好学,作战勇敢,很快从士兵逐步晋升至营长。民国20年张炎任第19路军第122旅旅长兼第61师副师长,在代理师长职务期间,时值蒋介石对中共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他为援救被红军包围的19路军总部和蒋鼎文师,曾率部对红军作战。
“九•一八”事变后,张炎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非常愤慨。当时,他移防南京,参加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发起组织的“西南国民义勇军”,任独立旅旅长。正当他请缨准备北上抗日之际,日军进攻上海。驻守沪宁一带的第19路军不顾蒋介石的禁令,奋起抗击日军。“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张炎率部速抵抗战前线,投入激烈的战斗。先后在吴淞口、庙行等战役浴血奋战,重创日军。时人赞其为淞沪抗战的英雄。
民国22年(1933年)春,日军侵占热河,并向长城各口推进。蔡廷锴又奋起组织“援热先遣军”,张炎任“援热先遣军”第二旅旅长。当他们正枕戈待发,南京政府竟以已和日本签订-的《塘沽协定》为由,阻止“援热先遣军”北上抗日,使壮怀激烈的张炎痛心疾首,负戟长叹!是年11月,在19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一部分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独立第48师师长,归编为第19路军统属。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建成立后,张炎任第四军军长。当年12月底至次年初,第19路军在蒋介石集团和日军的夹攻下,终归失败。张炎等人-接受蒋介石的“和平解决”条件。稍后,蒋介石假惺惺地委任他为第7路军副总指挥。张炎深谙蒋介石对自己存有戒心,决定离职,偕同夫人郑坤廉到欧美各国和苏联考察。民国25年在柏林参加“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是年底归国。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张炎毅然回到广东南路,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1区统率委员会主任,敦促各县组织抗日武装,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保家卫国”,并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0月,广州失守,张炎临危受命为广东第十一区游击司令。他祈望得到共产党人更大的帮助,亲到香港拜访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副主任连贯,共商南路抗日事宜。民国28年3月,张炎改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致力整军经武,励精图治,依靠共产党人培训大批军政干部从事抗日救国,使高州六属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抗战新局面。然而,张炎的爱国行动却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迫使他于民国29年6月辞职。
民国32年(1943年)2月16日,日军占领广州湾,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吴川、廉江、电白等县受到严重威胁。当时,旅居于柳州的张炎寝食不安,多次策马还乡,激励民众抗日。
民国33年(1944年)广西会战前夕,张炎被委任为国民党第四战区中将参议,回到南路与中共南路特委共同筹谋抗日大计,加紧组织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当年11月23日日军进扰吴廉边境湍流村一带,他闻讯后,立即命令国民党少将参议詹式邦率部前往,与南路抗日游击队一道英勇抗敌,初战告捷于钩镰岭,极大地振奋了南路人民的抗日斗志,但却获罪于蒋介石集团及国民党的地方顽固势力。他们拔剑张弩,欲置张炎于死地,迫使他与其亲密战友詹式邦于民国34年1月14日率众举行抗日民主武装起义。当日攻下国民党吴川县政府临时所在地塘,同时联合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迅速解放吴川县全境。19日,张炎把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自任军长,詹式邦为副军长,公开宣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的武装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调兵遣将猛扑吴川,掀起阵阵血雨腥风。张炎-于民国34年1月22日率部朝廉江、化县方向转移。1月26日,张部在化县中垌圩与南路特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会师,决定先攻下廉江塘蓬,而后挥师粤桂边境,建立廉(江)化(县)陆(川)博(白)抗日根据地。1月30日,张炎的部队到达廉江灯草村,次日攻下武陵,当天再把部队开回休整。2月1日,张炎中了戴朝恩、黄镇诡称前来“投靠归编于高雷人民抗日军”的奸计,遭到突袭,以致灯草惨败。之后,张炎带着十多个随从出走广西,以图寻找李济深、张发奎商量善后问题。2月3日,路经博白县英桥圩时,被当地顽军逮捕,押解玉林。3月22日,玉林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命令,杀害张炎于东岳岭。张炎巍然挺立,面朝东方,慷慨就义。时年43岁。
下一名人:陈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