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前场镇 | 隶属:姚安县 |
行政代码:532325103 | 代码前6位:532325 |
长途区号:0878 | 邮政编码:675300 |
车牌号码:云E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6万人 | 人口密度:66人/km2 |
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
前场镇是楚雄州3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之一,位于姚安东部,地处东经101°24′53″,北纬25°29′48″,东临适本县中乡,南枕牟定县共和镇,西连本县连栋川镇,北壤大姚县金碧镇,距县城23公里,牟(定)姚(安)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国土面积305.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57米,最低海拔1840米,中心海拔2140米,年平均气温13.5℃,全镇辖9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1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4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2%,有汉、彝、回、藏、苗、傣、白、傈僳、拉祜等十一个民族,是一个历史久远、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彝族祖先便在文龙河、石者河畔居住生活,从事狩猎和种植水稻。在东汉时期曾经设前场关,有重兵把守,自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就有彝族人立寨定居前场,把守姚安东大门。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前场属于弄栋县辖地,第一次纳入大一统西汉封建王朝的管理。唐代时期设长明县,为姚州府所辖七州之一。战国时期属滇国地,彝族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1991年在前场新街小学出土的战国编钟和1994年在新街瓦鲊坡出土的战国时期铜凿、铜斧、铜锄等青铜文物,折射出前场地区古代文明的光芒,是前场悠久历史的史物见证。元代为姚安军民总管府辖地,从元朝开始,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大理移至昆明,前场成为姚安通往云南省昆明的咽喉要道, “前场”之名由此而得。明洪武十七年,姚安军民府成立,前场关为姚安府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设前场巡检司(前场巡检司印于民国三十三年由前场镇土人发现上交县博物馆),编制人员25—136人,主要办理入境业务,是姚州府四个巡检司之一。清代一直延续未变。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名为新街。1949年12月26日前场解放后,姚安县人民政府于此先后设区、公社和镇人民政府,逐步形成县境东界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指导关心下,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变劣势为优势,在“山”字上找出路、在“冷”字上作文章,走农业特色产业化道路。发展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目标,全力实施“强农稳镇、兴工强镇、特色活镇、科教兴镇、文化荣镇”五大战略,突出工业第一理念,着力巩固生态高山蔬菜为主导的“彝州高山小菜园”品牌,2014年全镇生态蔬菜净种总面积达9300多亩,山药、百合已实现规模化种植,成功注册姚安山药、彝州高山小菜园商标,农业集约化经营模式初见成效。同时,加大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核桃、优质水果为主的经济林果业等主导产业,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努力把前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显著,科教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良的山区经济强镇,实现前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4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843万元,实现地方财政自收收入1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28元;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5155万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7829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823.79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 43025万元;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 个;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