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兔街镇 | 隶属:南华县 |
行政代码:532324106 | 代码前6位:532324 |
长途区号:0878 | 邮政编码:675200 |
车牌号码:云E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 人口密度:78人/km2 |
辖区面积:180平方公里 |
兔街镇位于南华县西南部,全镇国土面积143平方公里,地处哀牢山南坡,东与楚雄市西舍路乡相连,南与普洱市景东县接壤,西与大理州弥渡县、南涧县毗邻,位于“三州四县”的结合部。距南华县城179公里,距景东县城57公里,南景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有兔街和寅街两个集市。境内拥有独特的观音洞、落水洞等溶洞群自然景观,境内最高海拔2714米,最低海拔1440米,2016年降雨量为1670.5毫米。境内河道属红河水系,主要河道为兔街河,总长24.3公里,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091亩,其中,水田2855亩,旱地10503亩,临时性耕地面积733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5亩。 【历史沿革】 1949年前属文雄乡,后又为永隆乡,1950年属第四区,1958年属马街公社,1972年建兔街公社,1984年4月改兔街区,1988年2月改为兔街乡,2002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兔街乡,正式设为兔街镇。 【行政区划】 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238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16年末,全镇有户数4987户,总人口14483人,其中,男7528人,女6955人,城镇人口2471人,乡村人口12012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傈僳、白、哈尼、拉祜、纳西、藏、苗、蒙古、基诺、布依等12个民族,其中,汉族5803人,占总人口的40.07%,彝族8528人,占总人口的58.88%;其他少数民族152人,占总人口的1.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9‰。 【自然概貌】 兔街镇有国土面积143平方公里,境内四面环山,山高坡陡,森林覆盖率达78%,多种珍稀动、植物分布于千山万墅之中。兔街镇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冬春干旱而寒冷,夏秋多雨且湿热,年平均降雨量1300至1700毫米,2016年全镇全年降雨为1724.8毫米,月平均降雨量143.73毫米。兔街镇境内有很多独特的自然溶洞如:大涧洞、三眼洞、观音洞、神仙洞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资源特产】 兔街镇物质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良好,大气、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水平以上。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及哀牢山南麓山脉的影响,兔街镇降雨量充沛,独特的气候优势造就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为78%,林地面积165608亩,其中商品林44700亩、国家公益林106899亩、省级公益林14009亩。有黑颈长臂猿、云豹、林麝等397种珍稀动物,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有3种,国家Ⅱ级保护的12种;受保护鸟类共278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的18种。境内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铜、铁、锰及少量铅锌矿。主要产业以水稻、玉米、小麦、烤烟为主,农副产品有核桃、茶叶等。兔街镇拥有风情浓郁的彝族特色文化,其中保存完好的彝族过山调、阿卡舞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洒村委会光绪年间古嵌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兔街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种植茶叶始于清代,1995年被州农业局列为优质茶叶基地,2001年被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茶叶基地”。半坡茶厂生产的“云春碧玉”和小村茶厂生产的“银毫”茶曾多次在省内外茶叶质量鉴评中荣获“优质名茶”称号。 【经济状况】 2016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824万元,比2015年增加1856万元,增长1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3元,比2015年增加910元,增长11.6%;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8982万元,增速5%;实现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9520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42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84%;完成招商引资720万元,完成任务数600万元的120%。实现粮食总产量9363吨,增长2.34%。 【特色产业】 在继续培强核桃产业提升茶叶效益基础上,在适宜区域推广发展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2016年全镇规划种植魔芋1180亩,规划种植中药材3910亩,其中龙胆草1889亩,续断594亩,重楼405亩,金铁锁232亩,其他790亩。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