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湖北 > 潜江市 > 名人

初言

  初言(1523~?),字幼嘉,明,潜江(今高场一带)人。他是明洪武年初初氏从山东迁潜的第六代;是著名的清官——曾任福建沙县知县初进忠的玄孙,是安徽灵璧县令初芳之子;还是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七——人物志·孝友(以下简称《县志》)排名第一者。《中国人名大辞典》一书中也有其简要传记。
  生而能语
  《县志》记载,初言天赋异才,“生而能语,故名言,字幼嘉”。虽然“生而能语”是唯心主义生而知之的夸张写法,经不住科学推论,但初言智商高,聪颖过人是肯定的。不然,府、县两级学官不会在他还没达到入儒学的年龄,就破格将他补录诸生(即秀才)。明朝规定,一般年满十五岁方可参加州、县秀才(亦称生员)选拔考试,优秀者才能入县府官办儒学。一般县一级,每三年一次才招录新生三十名左右。
  常言道,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汗水,从《县志》的另一段记述中,得知初言这位廉吏之后、县令之子,并非是达官贵人家中养尊处优的纨绔弟子,他从小就孝敬父母,喜欢读书学习。或许是家庭并不富裕,或许是其父要培养他热爱劳动、独立自强的能力,在他刚达到初入私塾的年龄,家里就要求他“负薪自给”。
  初言在勤劳自给的同时,求知欲望特别强。有一次,他出门拾柴,很晚没归,家里人以为他走失了,十分着急派人四处寻找。结果在儒学东边耳房里找到了手捧一本《论语》,看着看着睡着了的初言。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听说儒学是县城最高学府,那里面都是很有学问的秀才,想一睹儒学及秀才们的风采,事先藏到了县衙通往儒学的一房间内,后来悄然无声地溜进了儒学,在窗外偷听老师授课。《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廉吏之后,负薪自给。一日忘归,觅之,则手持《论语》一书,卧儒学东庑下,始知言之行藏在朱会稽间。嗣补诸生”。
  孝友感人
  古人曰:“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即指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好事迹特别感人者,才能以“孝友”之名载入史册。旧时人们特别重视孝道、友善。常言道“孝为百行之首”。如在乡试中举者称之为“孝廉”。一个人你才能水平再高,如果你不守孝道,则“朝廷敬谢而升诸期”,即永远不对你录用。因而上至宰相朝臣,下至衙役百姓,是否养老敬孝,成为评判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尤其是想步入仕途者或已在朝廷所任九品以上的-,对“孝友”这一荣誉十分看重,并会竭力践行。初言就是其中之一。
  《县志》(孝友传)记载的第一位人物就是初言。其中写到,初言的父亲初芳,父为子纲思想十分严重,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初言奉养其左右,时时处处都让其父十分开心。原文是这样写的:“父芳(即初芳),性最严。言(初言)左右手尽养,无不得其欢心”。
  初言一边奉养父母,一边勤奋苦读,在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终于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生而能语”的初言其奔竞仕途的目标不在举人,而在进士。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初一般只能授八品或九品官,如学正、教谕、主簿等,再干若干年,政绩特别突出者才能擢升知县等七品官。而中进士者,最初就会被授七品县官等官职。他为了考取进士,最初在家乡耕读备考,两次赴京应考都名落孙山。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近四十岁的初言来到京城拜谒湖广老乡张居正并以之为师。此时张居正已名噪京城,虽然比初言小两岁,但他比初言出名早,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仕途和举业一帆风顺。初言不善作八股文,尽管十分努力,一心备考,结果当年又没中榜。
  正当初言雄心勃勃准备潜心苦读在仕途竞技场上再做最后一搏时,他突然接到父亲病逝的噩耗。悲痛欲绝的初言,顾不了与挚友告辞的礼节,慌乱之时,赤脚上路,扶着空棺材(旧时,因信息、交通不便,在外得知其父母亡故后,不能及时赶到安葬时,讲孝道者,先置一具空棺材扶棺随行)赶回家乡安葬其父,并在其墓冢前搭建一小屋,守孝三年。《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初言“京邸闻讣,徒跣(xiǎn,光着脚)就道。扶榇(chèn,空棺材)归,庐墓三载”。
  初言的父亲病故后,其继母王氏又得了病,他视同亲母一样精心照护侍候,亲自为其熬药喂汤,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几乎“饮食俱废”。继母死后,他又与异姓兄弟同住一屋,并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和睦相处,“绝无私营”。《县志》还记载,有一年他路经淮河,见河里有一具无人收殓的女尸,询问当地人这女人何以死?有人告诉他,是其“母利客金,强女不从而死”。初言叹惜曰:“有是哉?其天地之正气乎!”然后自己掏腰包在市场上买了一具棺材,将女尸埋葬后而去。
  挚友情怀
  初言的老师加挚友张居正对他是十分赏识的。甘鹏云先生《潜江旧闻录》一书中有《初幼嘉之高尚》一文,开头写道:“初幼嘉孝廉,言以孝闻,与张江陵交最笃”。张江陵即张居正(江陵人)。古时候的名人,除了用字、号称呼外,常常以其祖籍或出生地命名称呼。他们感情笃实的程度从张居正为初言所写的三首诗可以见证。嘉靖四十一年(1562),已领翰林院事(官职正四品),并任《永乐大典》的分校官(即副主编。总校官是矍景淳)的张居正,对落榜后的初言写下了这样一首《壬戌七月望乡》慰藉诗相送:
  壬戌秋光此再游,纷纷凉月玉觥浮。
  关是寒杵星河动,塞外清笳几席秋。
  二妙相过怜北极,双鱼宁惜滞南州。
  狂歌袅袅天风发,未论当年赤壁舟。
  当初言回到潜江后,张居正又为其写下了《送幼嘉还郢》(嘉靖十年,将元朝时称之为郢州的钟祥等地改为承天府,潜江当时属承天府。人们习惯简称郢)诗三首,字里行间表露出交情之挚后的离别而眷念之情。这里选刊其中一首:
  黄鹤楼中忆旧行,白萍(水中浮萍)江上此离肠。
  天边日气残鳷(zhī)鹊(楼阁名,在江苏南京),帝里重华照骕骦(sùshuāng,骏马)。
  燕士从未先郭隗(燕昭王欲得的贤士),汉庭那得老冯唐(汉武帝时敢于直谏的良臣)。
  思君何处堪情切,草色青青满建章。
  初言葬父守孝三年后,虽然已年过四十岁,但他要想在仕途奔进还是很有条件的。此时的张居正仕途如日中天。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已擢升吏部右侍郎(正三品,相当于今中组部副部长)兼东阁大学士,后又迁升吏部尚书。尤其是到了隆庆六年(1572),穆宗帝朱厚垕(hòu)死,万历帝朱翊钧继位,张居正任了首辅(即宰相),万历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定。初言本身有举人身份,找张居正举荐先任一个七品、八品官,再酌情擢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初言淡定在家,闭门教子,最后“未仕卒”。其子初学易也不负父望,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了举人,后来任陕西邠州(今彬县一带)知州。
  甘鹏云先生对初言的高尚品德评价说:“自江陵当国,幼嘉甘淡泊,不求仕进,不迩权势,修身厉行,闭门课子终其身,其雅志高怀,不可及也”。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潜江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