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湖北 > 潜江市 > 名人

喻晓

  喻晓(1516~1601),字子义,别号觉庵。自号钓叟。明,潜江(今竹根滩镇泗河村)人,嘉靖年间官至广东海丰知县。
  (一)
  为寻访喻晓后人,2014年10月16日,我约市人大预工委主任张军、竹根滩镇副书记熊元金、人大办副主任贺才友一同走进了泗河村,访问了村支书刘玉、喻氏后人八十一岁的喻德银老人等,对喻晓有关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回到书斋,我查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等史志,得知喻晓并非潜江本土人,祖籍四川绵州(今绵阳市)。其祖父喻武勋,没有功名记录;其父喻经翰,明正德年间顺江而下入楚经过潜江,在三汊河口(今泽口东荆河口一带)上岸时,看到这里舟楫便利,土地肥沃,民风朴实,便在泗河岸边结庐为舍,落籍为家了。即《县志》上所载,喻经翰“过潜江,乐其士土而家焉,遂籍于潜”。
  从喻晓《自撰墓志铭》(以下简称《志铭》)得知,喻经翰落籍潜江后,娶徐氏为妻,生下喻晓。喻晓从小聪颖过人,喜欢文学诗赋,并能熟练地背诵唐宋很多诗歌词赋,在当地很有名气。他早期在乡下私垫读四书五经,明嘉靖九年(1530),十四岁就考取秀才(亦称庠生),进入县儒学读书那真是凤毛麟角。笔者从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贞石记》一书中,找到了一篇《明洪武学校格式碑》文,文中明确:“生员额数:府设四十员,州设三十员,县设二十员”。对生员入学选拔规定也十分严格,要求“各处府州县责任守令,于民间俊秀(秀才)及-子弟选充,必须躬亲视人才俊秀,容貌整齐,年及十五以上,已读论孟四书者,方许入学”。
  喻晓入儒学后,寒窗苦读,与封建社会所有读书人一样,追求的就是科举入仕目标。但他求学应考入仕的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困苦。十四岁时以俊秀入儒学的确了不起,按常规在儒学学满三年后,就可以参加三年一度秋季的乡试,向举人目标冲刺。喻晓在儒学一学就是二十二年,先后参加了六次乡试,但都名落孙山,直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才考取举人,这时他已三十六岁了。
  (二)
  喻晓不满足以举人的身份等待朝廷授“教谕”“训导”之类的最低级学官。接着,他又向进士奋斗。耗用了九年时间,先后进京三次参加会试,均以不及第而告终。于是《志铭》中写道:“年十四,补邑庠弟子员。三十六领乡书,三上-不第。年四十三署浙江嵊县教谕事”。
  也就是说,喻晓最后还是不得不以举人的身份接受朝廷的任命。嘉靖四十一年(1561),他年四十三岁时,被授浙江嵊县教谕。喻晓在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嵊县教谕任上,工作干得还很不错,三年期满,即“越三年,升广东海丰知县”。
  喻晓在知县任上,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爱民好士”,十分注重发展生产,解决老百姓之疾苦,注重教育事业和对有志之士的选拔的培养。他在海丰执政四年有余,政声颇佳。但话锋一转,喻晓在《志铭》中却写道:“不善奔竞,以论罢归,欣然解印挂冠,作《鹦鹉喻》”。“不善奔竞”很好理解,即他不是那种政客式、一心只想往上升迁,只做表面文章,搞形象政绩工程的-,也不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讨好巴结上司,奔走在求取擢拔升迁的征途之中的人。而“以论罢归”这有点让我们现代人难以琢磨了。明朝时期考进士时,考生都要写一篇针对时政及中榜之后主政之见的《策论》之文,显然他任知县后,不会因此“论”而悖时政而遭贬了。有可能是他因对地方某些工作或对朝廷的某项政事不满,以知县的身份在上疏皇上的奏折之“论”中,惹得龙颜不悦而“罢归”。究竟是何论,喻老先生也惜墨如金,没交代清楚。也可能是《志铭》中说了一个“作《鹦鹉喻》”,但《鹦鹉喻》的原文现在也无从找到。
  (三)
  喻晓“归田之日,年五十矣”,回到了他泗河(今泗河村)边的别墅。五十岁正是人生黄金期,他壮志未酬而挂印归田,刚开始郁郁寡欢,胸中多有不快,以至于百无聊赖之际去欣赏家乡的湖光水色,当看到家乡熟悉的泗河,河面上成群飞翔起舞的鸥鹭;看亲近热情的乡邻及亲友,及他们平淡充实的生活,他心境慢慢平静下来了。于是他“日垂纶(guān,即垂钓之意,亦借指隐士)自娱,与渔夫为侣”,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从此自诩为“钓叟”。
  喻晓自述的另一个鲜明的个性特点,即“性嗜酒,喜吟诗”。古时候归隐田园,忘情于山野田原之中的名人雅士,都有好酒、嗜酒,并将酒融入诗中,用诗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的风范。李白在仕途连蹇后,常借酒豪气纵横,诗兴大发。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苏东坡不仅爱酒,还自酿酒,曾为中华文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持杯遥劝天边月,此欢能有几人知”。喻晓看破红尘后,居泗河岸边也有先贤们的同感和情怀。他豪情坦荡,喜欢交朋友,讲义气,并时常游历四方,还常常与钓友、渔夫、高士等对酒当歌,咏叹作诗。日积月累,他著有《归来草堂纪年稿》,只可惜此诗集早已失传。我从《县志》中发现了他吟咏家乡风情的三首诗,现摘录如下:
  游高氏堤(今泰丰办事处黄垸村一带)边马伏波将军祠后写下《咏将军祠》一首:
  高氏堤边汉将祠,具瞻犹见汉威仪。
  丰功不独题铜柱,遗爱于今载碑石。
  古木凌空枫叶落,寒烟满地夕阳迟。
  将军已殁千年后,尚走村童伏腊时。
  登城东河(现东门城投公司一带)潮音阁后赋《咏潮音阁》诗一首:
  丹阁凌霄倚夕阳,白云渺渺树苍苍。
  半江沙壅成初地,下界阎浮出上方。
  月满中天时击磬,烟火寒渚夜焚香。
  往来湖海孤舟客,却喜登临望故乡。
  登城北(现城北徐角变电站一带)妙庭观后留《咏妙庭观》诗一首:
  闲登高阁入云霄,目极烟云万里遥。
  江上渔人来举网,岩前仙子坐吹箫。
  应怜清景红尘远,却叹浮生白发飘。
  往事觉来浑似梦,但将醒眼看回潮。
  他笔端下的诗句音韵铿锵,和谐悦耳,清新自然,写家乡的景观与抒发怀才不遇而自乐的情感有机结合,颇有意境。《游高氏堤》表现出抚今忆昔,壮志未酬的情怀;《登城东河》写处江湖之远,自在逍遥的心境;《登城北》表露出未尽之志尤在,有遗憾之嗟叹,有寄望之悲悯。
  喻晓七十岁时,他谦虚地说被“南王公以儒学谬举乡饮”,即在七十岁时,作为显贵的乡贤、前辈,被选入儒学的榜样人物之中。他觉得受之有愧,于是“杜门谢客,不履城郭,盖十四年于兹矣”。到了八十四岁这一年,他自认为离阎罗王召集之日为时不远,便在泗河岸边他妻子胡氏的墓前盖了一小茅屋,取名为“止邱”,并欣然自得而豁达地写下《自撰志铭》,在墓志铭最后写道:
  富贵浮云,如我何有?
  奇迹江干,乐而且久。
  长笑而归,死而不朽。
  喻晓写下《志铭》后的第二年就与世长辞了。作为入仕为官者,其进不求名,退不避世,淡泊名利,坦荡处世,自得其乐,淡然融入家乡的山水人文之中的情怀,的确是“死而不朽”。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潜江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