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农
蔡元农(1922~1992),潜江(今泰丰办事处蔡湖村)人。是一位在家乡热土上身经百战走出来的功勋军人。
在校加入共产党
蔡元农十五岁前在潜江城读完高小,1937年2月,考入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设在荆州,俗称荆州简师)。入学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在学校看到一本英国记者拍摄的《日寇暴行录》,了解到日军侵华暴行,萌发投身“救国家于危难,拯人民于水火”的思想。
1938年春,得知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不力,荆州简师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之下开始闹-。学生纷纷抗议日军的暴行,强烈要求南京政府积极抗日。校长是国民党荆州专员邵汉元兼任,教务主任是王家福,他们不仅不支持学生的--,还扣押并要开除蔡元农等-领军人,激发-闹得更凶。当局撤了教务主任王家福的职,派来新的教务主任田绥祥(中共地下党员),蔡元农等得以恢复正常学习,-才得平息。
1938年9月,蔡元农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1939年8月,日军占领荆州,学校撤离到松滋县刘家场,并在这里设师范附中,蔡元农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干事长。1940年5月,他机警地应对中统特务对学校“异党活动”的调查,使学校党组织免遭破坏。1940年1月毕业后,被中共湘鄂西特委派往洞庭湖滨参加抗日战争。
敌后组织抗日寇
1941年1月,他调任公安县委宣传部长。刚到任不久,由于叛徒告密,公安、石首等地党组织遭敌人破坏,很多地下党员被杀害,他死里逃生。同年8月化名李文宣,以安乡县(今湖南常德市所辖的安乡县)永成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公开身份作掩护,担任中共安乡县委书记,代管南县、常德边界的党组织。他在敌后精心策划,秘密发动群众,宣传中共抗日纲领,为组建中共敌后抗日武装做准备。
1942年11月,与同在一校任教的余鸣华(简师同学,中-员)结为伉俪,并肩从事敌后抗日活动。1943年1月,夫妻二人被派往常德阳城乡国民学校教书,为组建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做准备。1943年秋。中共石(首)公(安)华(容)县委和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在潜江熊口镇成立,张泽生任县委书记,蔡元农任宣传部部长。他参加熊口之战,歼灭伪十师第二旅朱炳坤部,之后以特派员身份,与江南挺进支队一起到石首、华容桃花山一带开辟抗日民主区。
1944年3月,调任中共襄河地委荆(门)潜(江)县任-部长,年底被选为县农民救国会主席,并任荆潜县各界救国联合会筹备会主任。这时的蔡元农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组织群众参与抗战、支持抗战,同时开展-工作。他和工作组的同志深入荆潜农村之中,一个一个乡村开展工作,访贫问苦,组织群众成立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儿童救国会,帮助被日寇“扫荡”过的群众建房子,发放贷款买种子,借耕牛等组织生产自救。经过半年的艰苦工作,全县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都参加了抗日救国组织,为荆潜县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3月2日,贺炳炎、廖汉生率领的八路军南下第五干部大队到达襄南根据地。次日,襄南军民在熊口孙家桥召开欢迎大会,蔡元农等人在敌后组织群众坚持抗战的工作,在欢迎大会上受到了贺炳炎、廖汉生的高度评价。
东荆河岸建功勋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以接受大员身份,纷纷接管日军占领区,共产党八年来在日军占领区所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也不断被国民党夺取,一场国共两党争夺天下的解放战争即将打响。
当年10月,蔡元农调任襄南地委-科科长兼宣传科长,负责为解放军征集兵员。11月又调任荆潜县任县委委员、副县长。根据上级指示,蔡元农与魏恒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襄阳市交通局副局长)等少数干部和县大队的部分人员将留在东荆河两岸继续坚持斗争。这一地区虽自土地革命以来一直是红色革0据地,共产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要守住这块地方,任务十分艰巨。
当年11月中旬,国民党十三、十六、四十八师配合襄南各县保安队,对襄南地区的荆门、潜江、监利的新四军和共产党的机关及地方武装进行围剿和扫荡。东荆河两岸的新沟、老新、新沟嘴、熊口、龙湾、浩口、周矶、莲花寺、马场、广华寺等先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蔡元农他们依靠抗战时期所建立的基层农民救国会等组织,在当年12月下旬,利用县大队的武装力量,骚扰和牵制敌人,动员群众,组织船只先后将驻潜的襄南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部队,荆潜、天潜沔两县党政机关及武工队渡过襄河(今汉江),平安转移到襄北大洪山。
1946年春,大部队和党政机关撤离后,蔡元农等人和留下的县大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坚守在东荆河两岸,宣传群众,打击土匪,开展-工作。由于他们的存在,坚定了襄南地区群众对共产党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6年7月,蔡元农调京(山)钟(祥)中心县委工作。当他走到京山石板河村时,又接到江汉军分区要他转移到苏北的来电。他先扮成富商,后又扮成教师,到达沙市时,国民党已调集大军向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形势险恶,他无法转移,后经同志介绍,他们夫妻到襄阳二中当教员。不久,调入襄南报社工作,后被调入襄南军政干部学校任政治教育处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半年内培训军人和地方干部千余人,为解放战争做好了人才准备。1948年11月,任沔阳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建国之后搞政工
1949年7月,襄南及潜江全境得以解放,蔡元农调任襄南军分区宣传科科长。1950年3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任科长,不久又任二部政治处主任,从此,蔡元农的后半生即成为军中少有的专业政工干部。
1957年10月,蔡元农选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学业期满,由于成绩优异,1959年6月即留校任教。他遵照-的办学方针,根据其在基层工作战斗二十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其政工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得学员好评。1960年被授上校军衔。
1964年6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教研室主任,不久升任政治部主任。他在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十分重视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并对军队政治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受到上级的肯定和推广。
1966年5月,“0”开始,蔡元农即遭“造反派”批斗和隔离审查。他被戴上“混进党内、军队内的代表人物”的帽子,将他1946年秋没能奉命到达苏北之事说成是“叛党”“革命意志不坚定”。他被定性为“军中危险人物”,先后被辗转关押于南京和北京,并由副军职降为正师职。
1970年6月,推翻了“造反派”强加在他头上的“罪名”,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6月,调任基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长。1980年4月任政治部副主任。
蔡元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新中国情报事业,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等做出了较大贡献,先后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92年7月4日,他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嘱咐家属丧事从简,不留骨灰。潜江市人民政府遵循其遗愿,将其骨灰接回潜江,撒进了他曾出生入死工作战斗过的东荆河。
在校加入共产党
蔡元农十五岁前在潜江城读完高小,1937年2月,考入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设在荆州,俗称荆州简师)。入学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在学校看到一本英国记者拍摄的《日寇暴行录》,了解到日军侵华暴行,萌发投身“救国家于危难,拯人民于水火”的思想。
1938年春,得知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不力,荆州简师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之下开始闹-。学生纷纷抗议日军的暴行,强烈要求南京政府积极抗日。校长是国民党荆州专员邵汉元兼任,教务主任是王家福,他们不仅不支持学生的--,还扣押并要开除蔡元农等-领军人,激发-闹得更凶。当局撤了教务主任王家福的职,派来新的教务主任田绥祥(中共地下党员),蔡元农等得以恢复正常学习,-才得平息。
1938年9月,蔡元农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1939年8月,日军占领荆州,学校撤离到松滋县刘家场,并在这里设师范附中,蔡元农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干事长。1940年5月,他机警地应对中统特务对学校“异党活动”的调查,使学校党组织免遭破坏。1940年1月毕业后,被中共湘鄂西特委派往洞庭湖滨参加抗日战争。
敌后组织抗日寇
1941年1月,他调任公安县委宣传部长。刚到任不久,由于叛徒告密,公安、石首等地党组织遭敌人破坏,很多地下党员被杀害,他死里逃生。同年8月化名李文宣,以安乡县(今湖南常德市所辖的安乡县)永成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公开身份作掩护,担任中共安乡县委书记,代管南县、常德边界的党组织。他在敌后精心策划,秘密发动群众,宣传中共抗日纲领,为组建中共敌后抗日武装做准备。
1942年11月,与同在一校任教的余鸣华(简师同学,中-员)结为伉俪,并肩从事敌后抗日活动。1943年1月,夫妻二人被派往常德阳城乡国民学校教书,为组建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做准备。1943年秋。中共石(首)公(安)华(容)县委和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在潜江熊口镇成立,张泽生任县委书记,蔡元农任宣传部部长。他参加熊口之战,歼灭伪十师第二旅朱炳坤部,之后以特派员身份,与江南挺进支队一起到石首、华容桃花山一带开辟抗日民主区。
1944年3月,调任中共襄河地委荆(门)潜(江)县任-部长,年底被选为县农民救国会主席,并任荆潜县各界救国联合会筹备会主任。这时的蔡元农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组织群众参与抗战、支持抗战,同时开展-工作。他和工作组的同志深入荆潜农村之中,一个一个乡村开展工作,访贫问苦,组织群众成立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儿童救国会,帮助被日寇“扫荡”过的群众建房子,发放贷款买种子,借耕牛等组织生产自救。经过半年的艰苦工作,全县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都参加了抗日救国组织,为荆潜县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3月2日,贺炳炎、廖汉生率领的八路军南下第五干部大队到达襄南根据地。次日,襄南军民在熊口孙家桥召开欢迎大会,蔡元农等人在敌后组织群众坚持抗战的工作,在欢迎大会上受到了贺炳炎、廖汉生的高度评价。
东荆河岸建功勋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以接受大员身份,纷纷接管日军占领区,共产党八年来在日军占领区所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也不断被国民党夺取,一场国共两党争夺天下的解放战争即将打响。
当年10月,蔡元农调任襄南地委-科科长兼宣传科长,负责为解放军征集兵员。11月又调任荆潜县任县委委员、副县长。根据上级指示,蔡元农与魏恒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襄阳市交通局副局长)等少数干部和县大队的部分人员将留在东荆河两岸继续坚持斗争。这一地区虽自土地革命以来一直是红色革0据地,共产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要守住这块地方,任务十分艰巨。
当年11月中旬,国民党十三、十六、四十八师配合襄南各县保安队,对襄南地区的荆门、潜江、监利的新四军和共产党的机关及地方武装进行围剿和扫荡。东荆河两岸的新沟、老新、新沟嘴、熊口、龙湾、浩口、周矶、莲花寺、马场、广华寺等先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蔡元农他们依靠抗战时期所建立的基层农民救国会等组织,在当年12月下旬,利用县大队的武装力量,骚扰和牵制敌人,动员群众,组织船只先后将驻潜的襄南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部队,荆潜、天潜沔两县党政机关及武工队渡过襄河(今汉江),平安转移到襄北大洪山。
1946年春,大部队和党政机关撤离后,蔡元农等人和留下的县大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坚守在东荆河两岸,宣传群众,打击土匪,开展-工作。由于他们的存在,坚定了襄南地区群众对共产党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6年7月,蔡元农调京(山)钟(祥)中心县委工作。当他走到京山石板河村时,又接到江汉军分区要他转移到苏北的来电。他先扮成富商,后又扮成教师,到达沙市时,国民党已调集大军向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形势险恶,他无法转移,后经同志介绍,他们夫妻到襄阳二中当教员。不久,调入襄南报社工作,后被调入襄南军政干部学校任政治教育处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半年内培训军人和地方干部千余人,为解放战争做好了人才准备。1948年11月,任沔阳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建国之后搞政工
1949年7月,襄南及潜江全境得以解放,蔡元农调任襄南军分区宣传科科长。1950年3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任科长,不久又任二部政治处主任,从此,蔡元农的后半生即成为军中少有的专业政工干部。
1957年10月,蔡元农选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学业期满,由于成绩优异,1959年6月即留校任教。他遵照-的办学方针,根据其在基层工作战斗二十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其政工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得学员好评。1960年被授上校军衔。
1964年6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教研室主任,不久升任政治部主任。他在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十分重视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并对军队政治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受到上级的肯定和推广。
1966年5月,“0”开始,蔡元农即遭“造反派”批斗和隔离审查。他被戴上“混进党内、军队内的代表人物”的帽子,将他1946年秋没能奉命到达苏北之事说成是“叛党”“革命意志不坚定”。他被定性为“军中危险人物”,先后被辗转关押于南京和北京,并由副军职降为正师职。
1970年6月,推翻了“造反派”强加在他头上的“罪名”,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6月,调任基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部长。1980年4月任政治部副主任。
蔡元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新中国情报事业,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等做出了较大贡献,先后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92年7月4日,他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嘱咐家属丧事从简,不留骨灰。潜江市人民政府遵循其遗愿,将其骨灰接回潜江,撒进了他曾出生入死工作战斗过的东荆河。
下一名人:苏宏道